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6年《經濟基礎知識(初級)》教材后模擬試題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并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生產和分配、交換、消費等關系的總和。其中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huán)節(jié),它決定著分配、交換、消費的對象、方式、數(shù)量和性質。參見教材P1.
2.A
【解析】本題考查經濟基礎的概念。一定社會形態(tài)中占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參見教材P2.
3.A
【解析】本題考查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fā)展。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fā)展的根本條件。參見教材P5.
4.C
【解析】本題考查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A 的說法錯誤。商品的使用價值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B的說法錯誤。商品的交換價值是商品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C的說法錯誤。參見教材P9.
5. C
【解析】本題考查一般價值形式的定義。一般價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統(tǒng)一表現(xiàn)在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某一種商品上。參見教材P11.
6.D
【解析】本題考查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價值規(guī)律調節(jié)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商品價格的漲落是在市場已經形成了商品供求失衡的狀況下發(fā)生的,因而價值規(guī)律通過價格漲落來調節(jié)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只能是一種事后調節(jié),往往會伴隨著資源的浪費。參見教材P13.
7.A
【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在私人壟斷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8.B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產生的基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它的產生不是以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而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場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深刻革命。參見教材P18.
9.C
【解析】本題考查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F(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同社會化大生產和現(xiàn)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yè)制度,它是以完善的企業(yè)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特征,以公司制為主要的、典型的企業(yè)資本組織形式的新型企業(yè)制度?,F(xiàn)代公司制度是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主要組織形式,具體形式主要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參見教材P32.
10.C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商品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內在屬性。參見教材P26.
11.A
【解析】本題考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所持有的股份對公司承擔責任。參見教材P32.
12.D
【解析】本題考查產業(yè)結構的概念。產業(yè)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各產業(yè)之間及產業(yè)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和結合狀況,是國民經濟結構的一個基本方面。參見教材P34.
13.B
【解析】本題考查三次產業(yè)分類法。三次產業(yè)分類法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fā)展狀況和相互關系。參見教材P34.
14.B
【解析】本題考查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目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和經濟結構優(yōu)化。參見教材P45.
15.B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開放型經濟。開放型經濟以降低關稅壁壘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總體上實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種制度性開放。參見教材P53.
16.B
【解析】本題考查政府決算。根據現(xiàn)行預算法規(guī)定,財政部編制中央決算草案,報國務院審定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參見教材P91.
17.A
【解析】本題考查平衡預算。平衡預算是指收入預算基本等于支出預算的預算。實際工作中,略有結余或略有赤字的預算通常被視為平衡預算。參見教材P88.
18. A
【解析】本題考查增量預算。增量預算也稱基數(shù)預算,是指預算年度的財政收支計劃指標在以前預算年度基礎上,按新預算年度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加以調整后確定。參見教材P87.
19.C
【解析】本題考查課稅對象。課稅對象是區(qū)別稅種的主要標志,體現(xiàn)著不同稅種課稅的基本界線。
20. A
【解析】本題考查稅制要素。納稅人與負稅人可以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離的,在不存在稅負轉嫁的情況下,納稅人和負稅人是合一的(如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所得稅稅種和財產稅稅種);但在存在稅負轉嫁的情況下,納稅人和負稅人是分離的(如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等流轉稅稅種)參見教材P77.
21.C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所得稅。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參見教材P83.
22.C
【解析】本題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資。由傳統(tǒng)的公共物品理論引申出來的結論是,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參見教材P58.
23.A
【解析】本題考查增值稅。為嚴格增值稅征收管理,將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繳納增值稅采取扣稅法,對小規(guī)模納稅人不實行扣稅法。一般認為,“生產型”增值稅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復征稅,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不含有重復課稅,是完全的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是一種體現(xiàn)鼓勵投資政策的增值稅。國家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參見教材P81.
24.A
【解析】本題考查純公共物品的特征。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是“純公共物品”的特征。參見教材P57.
25.A
【解析】本題考查財政收入分類。按經濟部門分類,可將財政收入分為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商業(yè)服務業(yè)收入。按取得收入依據分類,可將財政收入分為政府財政收入和國有資產收入。按取得收入穩(wěn)定程度分類,可將財政收入分為經常性收入和臨時性收入。按財政收入管理權限分類,可將財政收入分為中央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與地方共享收入。參見教材P70-71.
26.A
【解析】本題考查消費稅。消費稅實行從價定率、從量定額,或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計稅的辦法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對卷煙和白酒實行復合計稅辦法。參見教材P82.
27.B
【解析】本題考查匯率的報價。銀行買入價小于銀行賣出價,所以銀行買入價為GBP1=USD1.5100.買入100萬英鎊需要支付1.5100×100=151.00(萬美元)參見教材P116.
28.C
【解析】本題考查名義收益率的概念。金融工具的收益性通過收益率來表示,它是支持有金融工具所獲得的利息或股息收入與預付本金的比率。從不同角度解釋,收益率可以分為三種計算方式,分別是:名義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和當期收益率。其中名義收益率是指金融工具票面收益與本金的比率。參見教材P111.
29.B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制度的演變。從歷史發(fā)展來看,世界各國先后采用過以下幾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兌現(xiàn)的紙幣本位制。參見教材P96.
30.C
【解析】本題考查輔幣的內容。輔幣是本位幣以下的小額貨幣,主要供小額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輔幣用賤金屬制造,為不足值貨幣,各國貨幣制度一般都規(guī)定輔幣限制鑄造,即只能由國家鑄造,不準公民鑄造。在紙幣本位制下,各國對輔幣法償能力的規(guī)定不完全相同,有的規(guī)定為有限法償。參見教材P96.
31.A
【解析】本題考查資本賬戶的相關內容。資本賬戶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交易。資本轉移主要包括固定資產轉移、債務減免、移民轉移和投資捐贈等。參見教材P119.
32.C
【解析】本題考查中央銀行的性質。中央銀行是發(fā)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具有國家行政管理機關和銀行的雙重性質。參見教材P103.
33.A
【解析】本題考查征信的相關內容。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在征信活動中,征信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使賒銷、信貸活動中的授信方能夠比較充分地了解信用申請人的真實資信狀況和如期還款能力。參見教材P103.
34.C
【解析】本題考查購買力評價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最早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于1922年提出,認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是決定匯率的基礎,匯率的變動是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變化引起的;購買力平價是指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貨幣的購買力與一般物價水平呈反比;如果絕對購買力平價成立,相對購買力平價一定成立。參見教材P117.
35.C
【解析】本題考查短期金融工具的內容。短期金融工具主要是指國庫券、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各類票據等。參見教材P111.
36.B
【解析】 本題考查利率的計算。2年后應償還本息共計:100×(1+5%)2 =110.25(萬元)參見教材P113.
37.D
【解析】本題考查劃分貨幣層次的依據。目前各國通常依據流動性的不同來劃分不同的貨幣層次,由此產生不同口徑的貨幣供應量。參見教材P98.
38.A
【解析】本題考查眾數(shù)的相關內容。眾數(shù)適用于品質數(shù)據,也適用于數(shù)值型數(shù)據。參見教材P140.
39.C
【解析】本題考查定序尺度。定序尺度是對客觀現(xiàn)象各類之間的等級差或順序差的一種測度。利用定序尺度不僅可以將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的類別,而且可以反映各類的優(yōu)劣、量的大小或順序。例如,學生成績可以分為優(yōu)、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類。對某一事物的態(tài)度可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無意見、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參見教材P121.
40.C
【解析】本題考查統(tǒng)計指標及其類型。統(tǒng)計指標按其所反映的內容或其數(shù)值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種。參見教材P122.
41.C
【解析】本題考查比率。比率是各不同類別的數(shù)量的比值。它可以是一個總體中各不同部分的數(shù)量對比。在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研究中,經常使用比率。比如經濟學中的積累與消費之比,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yè)產值之比等。參見教材P132.
42.B
【解析】本題考查數(shù)據的分組。統(tǒng)計分組時習慣上規(guī)定“上組限不在內”,即當相鄰兩組的上下限重疊時,恰好等于某一組上限的觀察值不算在本組內,而計算在下一組內。例如在本題中,50這一數(shù)值不計算在“40~50”這一組中,而計算在“50~60”這一組中。參見教材P136.
43.D
【解析】本題考查抽樣調查。在一個統(tǒng)計問題中,通常把所要調查研究的事物或現(xiàn)象的全體稱為總體,而把組成總體的每個元素(成員)稱為個體,一個總體中所含的個體的數(shù)量稱為總體容量。參見教材P124.
44.B
【解析】本題考查集中趨勢的測度。眾數(shù)是一組數(shù)據中出現(xiàn)頻數(shù)最多的那個數(shù)值;算術平均數(shù)是全部數(shù)據的算術平均,又稱均值。根據定義,可知算術平均數(shù)、眾數(shù)分別為61人、58人,故選選項B.參見教材P140-141.
45.B
【解析】本題考查指數(shù)的概念。指數(shù)是用于測定多個項目在不同場合下綜合變動的一種特殊相對數(shù)。參見教材P145.
46.B
【解析】本題考查統(tǒng)計指標的類型。時期指標又稱時期數(shù),它所反映的是現(xiàn)象在一段時期內的總量,如產品產量、能源生產總量、財政收入、商品零售額等。參見教材P122.
47.B
【解析】本題考查中位數(shù)。把一組數(shù)據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數(shù)值叫作中位數(shù)。中位數(shù)位置=(n+1)/2=9÷2=4.5,中位數(shù)為35,即Me=1/2×(34+36)=35(人),故選選項B.參見教材P140.
48.B
【解析】本題考查組距的確定方法。組距與組數(shù)成反比關系,組數(shù)越多,組距越小,組數(shù)越少,組距越大,因此選B.參見教材P136.
49.A
【解析】本題考查流動資產的概念。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yè)周期內變現(xiàn)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xiàn)金及各種存款、短期投資、應收款項、存貨等。參見教材P159.
50.C
【解析】本題考查收入的定義。收入是指企業(yè)在日常活動中發(fā)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按性質不同,可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參見教材P159.
51.D
【解析】本題考查實質重于形式。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yè)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當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雖然法律上企業(yè)并不擁有其所有權,但由于租賃合同中規(guī)定的租賃期較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滿承租企業(yè)有優(yōu)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yè)有權支配資產并從中獲取收益,所以,從經濟實質上,企業(yè)擁有該資產的實際控制權,在會計核算上就將其視為企業(yè)的資產。實質重于形式,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依據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作出決策。參見教材P158.
52.B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謹慎性。謹慎性要求企業(yè)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不得設置秘密準備。參見教材P158.
53.A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要素的計量。企業(yè)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參見教材P160.
54.A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反映企業(yè)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也稱為靜態(tài)會計要素。收入、費用及利潤是反映企業(yè)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也稱為動態(tài)會計要素。參見教材P159.
55.B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的基本前提。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記錄、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情況及其成果。盡管計量標準有實物、勞動和貨幣三種,但財務會計采用貨幣作為統(tǒng)一計量單位,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和業(yè)務收支情況。參見教材P156.
56.A
【解析】本題考查公允價值的概念。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shù)慕痤~。參見教材P160.
57.A
【解析】本題考查賬戶的基本結構。資產、成本、費用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額,貸方登記減少額;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類賬戶借方登記減少額,貸方登記增加額。參見教材P171.
58.B
【解析】本題考查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是指反映企業(yè)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參見教材P178.
59.A
【解析】本題考查資產負債表的格式。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有賬戶式和報告式兩種。目前我國企業(yè)的資產負債表采用賬戶式。參見教材P178-179.
60.B
【解析】本題考查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按照是否直接包含人的意志,可分為事件和行為。事件不直接包含當事人的意志,其出現(xiàn)與否,當事人往往無法預見或控制。而行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有意識的活動。參見教材P203.
61.C
【解析】本題考查物權的內容。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參見教材P207.
62.A
【解析】本題考查民法。我國民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主要有《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擔保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參見教材P192.
63.C
【解析】本題考查身份權。身份權包括監(jiān)護權、親屬權、榮譽權、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參見教材P208.
64. A
【解析】本題考查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被學者稱為“帝王條款”。參見教材P202.
65. A
【解析】本題考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法院不受理下列事項提起的行政訴訟:(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2)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4)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參見教材P199.
66.B
【解析】本題考查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處罰的種類為: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產;責令停產;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處罰。參見教材P196-197.
67.C
【解析】本題考查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定的其他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決定的活動。參見教材P197.
68.D
【解析】本題考查審判監(jiān)督程序。審判監(jiān)督程序不是訴訟的獨立審級。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法院院長認為需要再審的,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所以只有選項D正確。參見教材P218-219.
69.B
【解析】本題考查簡易程序的適用。簡易程序在我國的民事訴訟中,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簡單民事案件和簡單經濟糾紛案件所適用的程序。參見教材P217.
70.D
【解析】本題考查第二審程序的審理。二審法院審理對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分別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和30日內審結。參見教材P218.
二、多項選擇題
71.BE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參見教材P2.
72.BD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存在的兩種基本社會經濟形態(tài)。參見教材P5.
73.AB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的職能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五種,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參見教材P11.
74.ACDE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歷史階段,必然具有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一般經濟特征。參見教材P21.
75.ABDE
【解析】本題考查市場中介組織。市場中介組織,是介于國家和市場經營主體及消費者之間的非行政性社會經濟組織和機構的通稱。市場中介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管理。對市場中介組織的管理一般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業(yè)管理和自律管理四個方面,同時對中介組織的違法行為的處理也非常嚴格。參見教材P29.
76.ABCD
【解析】本題考查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基本特征。在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中,確立法人財產權的重要意義有:(1)為清晰產權奠定了理論基礎,找到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點;(2)法人財產權使法人企業(yè)找到了存在的基礎,使國有企業(yè)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3)為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奠定了基礎,為企業(yè)經營機制的轉換開辟了道路;(4)為國有資產的重組和流動、保值、增值創(chuàng)造了條件。參見教材P32.
77.ACE
【解析】本題考查宏觀調控的綜合協(xié)調。建立宏觀經濟調控綜合協(xié)調體制的基本要求有目標統(tǒng)一、政策協(xié)調、功能互補、適時適度。參見教材P49.
78.ABC
【解析】本題考查政府債務收入的特點。政府債務收入作為財政收入的形式之一,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比較,具有如下特征:有償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參見教材P73.
79.AB
【解析】本題考查優(yōu)化財政轉移支付結構。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種。參見教材P92.
80.ABCE
【解析】本題考查政府預算的原則。政府預算的原則包括完整性原則、統(tǒng)一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年度性原則、公開性原則。參見教材P86-87.
81.ABCD
【解析】本題考查所得稅的主要特點。所得課稅具有如下特點:(1)稅負相對比較公平。(2)所得稅類以納稅人的應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屬于單環(huán)節(jié)征收。(3)稅源可靠,收入具有彈性。參見教材P82.
82.AB
【解析】本題考查流轉稅。我國現(xiàn)行稅制中對商品和非商品征收的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等。參見教材P80.
83.BCE
【解析】本題考查外匯的相關內容。一種貨幣成為自由外匯,必須具備三個特征,即所謂的外匯三性:(1)外幣性;(2)可兌換性;(3)普遍接受性。參見教材P115.
84.B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貨幣和單位活期存款構成M1,即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供應量。參見教材P98.
85.BC
【解析】本題考查信用的形式。商業(yè)銀行向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這種信用形式屬于銀行信用和消費信用。其中銀行信用是指銀行通過存放款形式的業(yè)務活動所提供的信用;消費信用是指工商企業(yè)或銀行以商品或貨幣的形式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的信用。參見教材P102.
86.BCDE
【解析】本題考查投資銀行的相關知識。投資銀行的資金主要依靠發(fā)行自己的股票和債券來籌資,一般不吸收存款。投資銀行的主要業(yè)務是:為工商企業(yè)或個人投資者代理證券買賣,向工商企業(yè)提供中、長期貸款,對工商企業(yè)的股票和債券進行投資,為工商企業(yè)代理發(fā)行或包銷股票和債券,參與工商企業(yè)的創(chuàng)建、重組及并購等活動,代理發(fā)行或包銷本國及外國政府的國債。參見教材P104.
87.ABCD
【解析】本題考查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一般而言,金融市場必須具備交易的對象、交易的工具、交易的主體及交易的價格這四個要素。參見教材P109.
88.AB
【解析】本題考查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記錄實際資源的流動,包括貨物和服務、收益、經常轉移三項。參見教材P118.
89.ABC
【解析】本題考查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中央銀行參加金融市場的目的與其他參加者有著大質的不同,它是為了實現(xiàn)穩(wěn)定幣值、促進經濟發(fā)展、充分就業(yè)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目的,作為市場參與者,它的身份和地位是雙重的,一方面它是公平交易的一方,另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管理者;工商企業(yè)在金融市場上首先是籌資人,同時還可以是金融交易的買方。參見教材P109.
90.AB
【解析】本題考查統(tǒng)計指標的類型。相對指標是兩個絕對數(shù)之比,如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sh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等。參見教材P122.
91.BCDE
【解析】本題考查統(tǒng)計表的設計。對于沒有數(shù)字的表格單元,一般用“一”表示,一張?zhí)詈玫慕y(tǒng)計表不應出現(xiàn)空白單元格。參見教材P139.
92.ABCD
【解析】本題考查搜集第二手統(tǒng)計數(shù)據的方法。對不完整的歷史數(shù)據要根據需要和可能設法進行適當?shù)难a充,存在問題的,及時剔除及糾正,選項E說法有誤。參見教材P127.
93.ABC
【解析】本題考查集中趨勢的測度。極端值的出現(xiàn),會使數(shù)值平均數(shù),即算術平均數(shù)和幾何平均數(shù)受到干擾。極差反映的是變量分布的變異范圍或離散幅度,在總體中任何兩個單位的標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過極差。但它僅僅取決于兩個極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間的變量分布情況,同時易受極端值的影響。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只是位置代表值,不受極端值影響,抗干擾性強。參見教材P140-143.
94.ABC
【解析】本題考查非全面調查的主要內容。非全面調查是對調查對象中的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包括非全面統(tǒng)計報表、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等。選項DE屬于全面調查。參見教材P123.
95.ABDE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的特征。會計核算方法是會計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參見教材P153.
96.ABDE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根據《會計法》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辦理會計手續(xù),進行會計核算的經濟業(yè)務事項主要有: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財物的收發(fā)、增減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fā)生和結算;資本的增減;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需要辦理會計手續(xù)、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參見教材P154.
97.ABE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相關內容?!镀髽I(yè)會計準則》對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的質量提出了以下要求:可靠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參見教材P157-158.
98.ABE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基礎。選項C錯誤,我國目前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xiàn)制,事業(yè)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xiàn)制,部分經濟業(yè)務或者事項采用權責發(fā)生制核算的,由財政部在會計制度中具體規(guī)定。選項D錯誤,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參見教材P156-157.
99.ABD
【解析】本題考查資產負債表的相關內容。目前我國企業(yè)資產負債表采用賬戶式,選項C說法錯誤。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yè)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選項E說法有誤。參見教材P178-179.
100. ACDE
【解析】本題考查法的特征。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guī)范,所以本題不選B.法的特征有:(1)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guī)范;(2)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3)法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4)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5)法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6)法是具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的規(guī)范。參見教材P186-187.
101.ABCE
【解析】本題考查債權的分類。因債的發(fā)生原因的不同,債可分為合同之債、侵權之債、不當?shù)美畟蜔o因管理之債。參見教材P208.
102. ABCD
【解析】本題考查法人的相關內容。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參見教材P204.
103.ABCE
【解析】本題考查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定的其他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決定的活動。對于行政相對人來說,行政復議是其認為合法權益被侵犯時所尋求的一種法律救濟手段。選項D不屬于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參見教材P197.
104.AE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規(guī)則的分類。按照規(guī)則的內容不同,法律規(guī)則可以分為授權性規(guī)則和義務性規(guī)則。參見教材P187.
105.BD
【解析】本題考查無權代理和濫用代理權。濫用代理權主要包括自己代理、雙方代理和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為。參見教材P207.
相關推薦:
Copyright © 2000 - m.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