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五、財政政策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檢驗考生對國家財政政策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增強考生對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認識,提高考生對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必要性的理解。
考試內容
?。ㄒ唬?財政政策的概念
掌握財政政策的概念,熟悉財政政策與相關范疇的聯系與區(qū)別。
1.財政政策的概念
概念:政府財政依據客觀經濟規(guī)律的要求,以特定的財政理論為依據,為達到一定宏觀經濟運行目標而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財政關系的方針、準則和措施的總稱。
相關概念:
財政理論作為精神財物,服務于財政實踐,通過財政實踐來驗證理論正確與否。財政理論轉化為財政實踐,必須通過財政政策中介環(huán)節(jié)。因此,財政政策既是財政理論科學性和正確性的檢驗方式,又是財政實踐活動的指導方針。
財政原則是制定財政政策時必須遵循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評價財政政策效應的標準。財政制度及財政法律法規(guī)則是從程序上體現并規(guī)范財政政策的內容,是財政政策的載體。
例題:單選
(二) 財政政策的目標
掌握財政政策的五大基本目標的內容。
1,價格穩(wěn)定:指價格總水平的穩(wěn)定,是財政政策的首要目標。
價格總水平持續(xù)上漲稱為通貨膨脹;價格總水平的持續(xù)下降稱為通貨緊縮。
2,充分就業(yè):使所有符合法律規(guī)定、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有報酬的工作。
是各國財政政策的基本目標。一般把充分就業(yè)目標設定在把失業(yè)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內。
3,經濟增長:我國當前經濟增長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
4,公平分配:在承認收入差距的前提下,通過法律或政策的調節(jié),將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道義許可的范圍之內。
5,國際收支平衡。通過關稅稅率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修訂等財政政策的實施,可對包括匯率、商品結構、國際市場價格、國內外經濟波動等因素進行調解,縮小國際收支差距。
?。ㄈ?財政政策的工具
掌握稅收、購買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國債和預算五大政策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原理。
財政政策工具包括:稅收、購買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國債和預算。
1. 稅收
1) 通過自動穩(wěn)定政策(累進稅制)和相機抉擇政策(稅基、稅率、稅收優(yōu)惠)調節(jié)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
2) 調節(jié)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所得稅、財產稅)
2. 購買性支出購買商品的支出會直接增減消費總量;
購買勞務的支出會通過增減個人收入間接增減消費總量。
購買性支出的增加或減少是需求管理的有效辦法??傂枨蟠笥诳偣┙o時,政府應削減購買支出;反之,應擴大購買支出。
3. 轉移性支出
社會保障支出可以發(fā)揮社會安全閥和減震器的作用。
政府補貼分為生產性補貼和消費性補貼。生產性補貼增加供給能力,消費性補貼增加消費需求。
4. 國債
國債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為流動性效應和利息率效應。
流動性效應:在期限上,長期國債流動性低,短期國債流動性高;在發(fā)行對象上,向金融機構發(fā)債,會增加貨幣供應量,向非金融機構發(fā)債,不會增加貨幣供應量。
經濟蕭條時,政府發(fā)行短期國債或只對金融機構發(fā)債,可擴大資金流通量,刺激消費和投資;經濟繁榮時,政府發(fā)行長期國債或向社會公眾發(fā)債,可減少資金流通量,減輕通貨膨脹壓力。
利息率效應:通過調整國債利率水平和供求狀況影響金融市場利率進而影響經濟。
5. 預算
主要指中央預算。
收支差額一般表現為:赤字預算,盈余預算,平衡預算。分別體現著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ㄋ模?財政政策的分類
掌握財政政策的分類方法和各類政策的特點。
1. 按調節(jié)經濟周期的作用劃分:自動穩(wěn)定財政政策(如累進稅制和失業(yè)救濟金)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如漢森提出的汲水政策和補償性財政政策)。
2. 按調節(jié)經濟總量的需求劃分: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刺激社會總需求,減稅、增加支出,財政赤字擴大。
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抑制社會總需求,增加稅收,減少支出,壓縮財政赤字。
3. 按作用空間劃分:宏觀財政政策和微觀財政政策。
宏觀財政政策通過稅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影響總需求和總供給,以達到經濟的穩(wěn)定和增長。
微觀財政政策通過稅率、征稅范圍、補貼對象,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來影響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解決產業(yè)結構,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問題。
4. 按作用時間劃分:短期財政政策(解決經濟波動、保持經濟穩(wěn)定方面1-3年);中長期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優(yōu)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方面3年以上)
?。ㄎ澹?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
了解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出臺背景,熟悉積極財政政策的基本內容,掌握積極財政政策與一般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區(qū)別。
1.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
1)1997年下半年爆發(fā)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外貿出口影響極大。
2)經濟運行基本態(tài)勢又傳統(tǒng)供給型約束態(tài)勢轉變?yōu)槭袌鲂枨笮图s束態(tài)勢,需求不足成為經濟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
3)盲目建設造成的結構不合理矛盾嚴重影響經濟發(fā)展。
我國于1998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便刺激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2. 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
1)發(fā)行專項國債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2)發(fā)行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資本金;
3)提高出口退稅率促進出口;
4)以稅收優(yōu)惠吸引外資;
5)取消不合理收費。
與一般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區(qū)別:
1)不是在經濟低增長或負增長而是在較高增長下采取的;
2)不是通過增加政府直接開支而是通過發(fā)行國債引導社會投資;
3)不是單純的減稅或增支而是多項主動性財政政策的統(tǒng)一稱謂。
3. 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成果
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成功啟動投資、消費和出口需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重點企業(yè)和行業(yè)技術改造有所推進,區(qū)域生產力布局得到調整;加快了市場化進程,投資環(huán)境得到改善,國有企業(yè)改革得到強有力支持;豐富了宏觀調控經驗,在財政政策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配合方面有成功的實踐,在供給與需求同時調控方面積累了經驗;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4. 今后的趨勢
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以保護引導和發(fā)揮各方面加快發(fā)展的積極性,切實把工作重點轉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Copyright © 2000 - m.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