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文章:維基揭秘引發(fā)的深層思考
《時代周刊》雜志2010年12月13日刊封面圖片
最新的176卷第24期的美國《時代周刊》雜志將于2010年12月13日正式出刊,而《時代周刊》官方網站提前發(fā)布了這期雜志的封面文章。該文標題為“維基揭秘引發(fā)的深層思考”。文章作者對美國為何近期會出現(xiàn)嚴重的泄密現(xiàn)象進行了認真分析。作者還認為,維基揭秘網站(WikiLeaks)之所以能成功,它實際上是拜美國保密體制漏洞所賜,F(xiàn)摘譯如下。
一等兵Bradley Manning因去年11月違法在伊拉克的美軍前哨站處下載上千份外交文件而被美陸軍認定為犯罪。有傳言稱他把這些電子版本文件交給了自稱為提倡信息自由的活動人士阿桑奇(Julian Assange),這些文件隨后被掛在其叛逆性的網站維基揭秘上。Manning的舉動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次事件會使各國政府自問,究竟何為真正秘密和重新審視自己,思考在私人通信可讓信息在全球迅速傳遞的時代中應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
維基揭秘從11月28日起公開的25萬份以上外交電訊,是美國史上最大一宗未經授權而公開機密內容的行為。其包括1.1萬份標有保密標記的文件,按美政府的定義,公布其中任何一份文件都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傷害。泄密事件還迫使美國內取消了政府機構之間共享情報的制度,并對電子文本秘密檔案采取新的控制措施。美國務院從國務卿希拉里,到最底層的官員紛紛出動,以緩解因泄密事件對外國政府帶來的影響。
事件影響余波還只是剛開始顯露。可以設想它不僅影響到朝鮮半島的緊張形勢,而且還影響到包括伊朗和周邊阿拉伯鄰國在內的中東地區(qū)局勢。泄密究竟是否會讓這些地區(qū)的形勢變得更不利于今后的談判,現(xiàn)只能拭目以待。顯而易見的是,維基揭秘的行為可能會改變這些地區(qū)的歷史。
然而,自古以來的政府總是試圖將行為意圖保密,它們因此一直被泄密問題搞得焦頭爛額。有些信息確實應保守秘密,泄密會造成嚴重后果。但是,各國政府在此前數(shù)年內所標注的保密信息是如此之多,它不禁讓人們懷疑政府會對每天時間都要做出保密分級。
據美國信息安全監(jiān)督辦公室(U.S. Information Security Oversight Office,ISOO)公布的數(shù)據,由政府界定的新秘密項數(shù)量,已從1996年的105,163項,增加到2009年的183,224項,大增75%。同期,在各種密級下制定的文件和通信材料數(shù)量的增長,達到令人震驚的近10倍,從1996年的5,685,462份,激增至2009年的54,651,765份。接觸大量各式保密信息的人員數(shù)量同樣也在猛增。政府問責局(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在2008年發(fā)現(xiàn),僅五角大樓一地批準可接觸保密信息的人員數(shù)量就達63萬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員在全球各地接觸秘密信息,跟蹤這些人會變得更困難。令問題雪上加霜的是,這種現(xiàn)象使得政府評價究竟哪些內容應歸為保密類的可信性遭到削弱。當五角大樓1971年發(fā)生詳細闡述美國卷入越戰(zhàn)的文件被泄密給《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時,最高法院前任大法官斯圖爾特(Potter Stewart)對此評論道,當所有事情都具有保密性質時,實際上就沒有事情是保密的。人們因不滿或以漫不經心的態(tài)度在漠視這套制度,事實上,它受到決意要自我保護和自我推銷的一批人的操縱。
并非只有政府在要求把更多實際上并不需要保密的事務列入保密等級。因為當今信息科技的迅猛進展,使得傳播信息、觀點、備忘提示和閑言碎語,比人類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快速和大范圍傳播所見所聞的勢頭必然會擴大。人們一旦在具備了解到剛發(fā)生事情的零星信息的潛能后,特別是有了阿桑奇這類人物時,他們會通過傳播手段現(xiàn)實自己的潛能。
阿桑奇這位亡命天涯的澳大利亞駭客,發(fā)起了一場旨在自由獲取所有信息和政府在公共事務上保密是對民眾侮辱的征討運動。若無泄密者,阿桑奇什么也不是。阿桑奇通過Skype網絡電話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宣稱,維基揭秘是在努力讓整個世界更文明,抵制把文明推向反面的企業(yè)權力濫用。
但是,阿桑奇自認為在為世界做好事的觀點未得到另一些人的認同。前20年的每位美國總統(tǒng)都在努力解決保密擴大化的問題,但他們仍認為一些公共事務需要一定程度的機密性和保密措施。國務卿希拉里上月末表示,幾乎在所有職業(yè)中,人們需要靠保密性的溝通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但隨著秘密的事務越來越多,接觸秘密事務的人越來越多,以及了解到存在著隨時準備接受揭秘的維基揭秘網站的人越來越多時,問題已變成了美國、或世上任何國家的政府,是否真的只能按希拉里所說的,要依賴保密性溝通才能做自己的工作。
幾十年前的局面可能會使大范圍保密有必要。維基揭秘活動不太可能在冷戰(zhàn)期間出現(xiàn)。因美蘇雙方間諜的活動頻繁,政府內復制秘密材料需要嚴格的制度約束。有些秘密文件甚至采用水印標記,以表明它們是原始版本和起草者,防止復制和易于跟蹤去處。電信往來同樣受制約。在處理非常敏感材料時,通信內容只能由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數(shù)學家進行加密后,在專用網絡上傳送。
當IT革命出現(xiàn)后,美國政府最初抵制它的誘惑。但互聯(lián)網和數(shù)據快速存儲和調用的革命,讓工商界能在1980年代末以難以想象的規(guī)模來尋找和共享信息。然而,政府部門間因彼此信任程度低,卻經常拒絕共享信息。如此糟糕的信任狀況有著很長的歷史,前總統(tǒng)杜魯門和中情局(CIA)從來就不了解,聯(lián)邦調查局(FBI)和美國陸軍曾在二戰(zhàn)后破譯了蘇聯(lián)的密碼手冊。這種政府機構間的相互猜忌直到柏林墻倒塌,甚至仍延續(xù)至今。
彼此不信任產生實實在在的代價。國會調查9/11恐怖分子襲擊事件的委員會發(fā)現(xiàn),糟糕的信息共享是政府在應對這次襲擊事件中的最大失敗因素。例如,F(xiàn)BI早已了解基地組織的支持者試圖在美學習駕駛飛機,但未把情報通知CIA,而后者還在極力想了解這場正在來臨的襲擊陰謀的細節(jié)。
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簽發(fā)過12958總統(tǒng)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12958),它規(guī)定包括總統(tǒng)本人在內的20位官員才有權認定文件是否具有保密性質,意味著若這類文件一旦泄密會給國家安全帶來非常嚴重后果。但這份命令也奇怪地允許這20人能夠授權下屬的1336位官員有同樣的職能。但這還不是事態(tài)發(fā)展的最終結果。據兩黨聯(lián)立的國會治理政府保密問題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披露,如此授權認定文件保密性質的人數(shù)最終約達200萬個政府官員和100萬個軍事工業(yè)承包商。
授權認定文件保密性質的人數(shù)越多,政府人員需要獲準接觸保密材料的人數(shù)也就越多。《華盛頓郵報》今年初對美國保密制度的深度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政府內外獲準接觸絕密級文件的人數(shù)達85.4萬人。要確保這么多人都靠得住,無泄密絕非易事,特別是當允許接觸保密材料的規(guī)定毛病百出,缺乏嚴格性時。GAO任意抽取了3500份官員們用以確定是否給予國防部人員接觸保密事務的調查報告樣本,最后發(fā)現(xiàn),87%的報告都因至少缺乏一類聯(lián)邦政府調查標準要求的基礎文檔資料而不合保密規(guī)定。GAO自2005年以來一直重視整頓涉密人員制度,此問題對美國安全形成的風險最高。
更有害的可能是,政府內部的根本性不信任環(huán)境,讓保密性四處泛濫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負責治理政府保密問題的參議員莫伊尼漢(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1997年的報告中指出,最緊迫的是減少限定為保密的內容。正因為事事都要保密,實際上事事也都不保密,由此對泄密也不追究。泄密問題越多,政府的可信性就越糟。
ISOO負責人William Bosanko指出,一旦深受信任的內幕人士失去對政府評定保密制度的信任后,這些人自然會用自己的評定原則。這必然要出大問題。
不管人們喜歡與否,維基揭秘創(chuàng)始人阿桑奇的知名度已變得如此之高,他因此就具有了決定哪些應保密,哪些不應的權力。據維基揭秘公布的信息,網站頭一年的數(shù)據庫中存儲的揭秘文件已達120萬份,并稱每天平均還收到1萬份新材料。其中包括政界貪污腐敗、基督教科學組織派(Church of Scientology)的秘密手冊,以及關塔那摩監(jiān)獄隱藏被關押的組織國際紅十字會人員等秘密。
阿桑奇自稱,網站專職人員僅5位,另有40位志愿者和800位臨時幫忙者。他本人則過著游牧般生活,經常在數(shù)個國家之間流動,并聲稱被跟蹤。瑞典警方已對他發(fā)出逮捕令,要調查他涉嫌強奸、調戲和非法恐嚇。他否認指控。但國際警察組織也對他簽發(fā)了紅色通緝令。
美國政府最初是以善意忽視的態(tài)度對待阿桑奇的行為。這位維基揭秘的開創(chuàng)者把激進主義與自學成才的博學結合為一體。當有人請他評價英國強硬的官員保密法時,他稱僵死的封建制度的一條胳膊仍搭在每個英國人的肩膀上,維基揭秘的使命就是要取下這條胳膊。當《時代周刊》要他解釋自己行為的合理性時,他大談誕生美國憲法的革命運動,以及評價美國的反間諜法(Espionage Act)涉面太寬,因此成為它從未經過最高法院認真考驗的原因之一。
但是,當美政府對阿桑奇采取敵意態(tài)度時,他可能某一天會親自在法院接受考驗。已有國會議員稱維基揭秘是恐怖組織。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表示,司法部正調查此事。問題是即使阿桑奇能被抓獲,但起訴他卻異常困難,因為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問題還涉及到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是否能認定維基揭秘是媒體組織。
奧巴馬的確至少在一點上與阿桑奇相同。前者也在思考如何減少保密內容。他去年入主白宮的第一天就向各政府機構發(fā)布了提高開放和透明性的命令。他在去年年底又簽發(fā)了關于在政府機構間審核制定保密材料的總統(tǒng)令。命令要求有權制定保密材料的人員,應在制定保密材料和減少涉密關卡上接受定期培訓。命令還要求各機構聘請外部保密專家審核其制訂的保密準則和制度?赡茏钪匾氖牵瑠W巴馬的命令迫使為材料劃定密級的官員們,要在他們制造的保密材料上標明自己的信息。
除此以外,奧巴馬絕不可能是阿桑奇的同路人。奧巴馬要做的是重建政府的可信性,盡管困難重重。而阿桑奇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時也不再會像以前那樣輕松。由于大規(guī)模泄漏秘密事件讓許多人處在生命危險中,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美國與其他國家在解決國際問題上的努力也受到削弱,因此,泄密事件只會讓政府更加收緊,而不是放松安全標準。
今后的保密制度是否能更有效保護國家安全,現(xiàn)姑且存疑。有前情報專家表示,整個世界正以無可逆轉的勢頭朝著開放性前進,只有更少地依靠保密辦法的國家和組織,最終會比僅依靠窮其心智的低效保密信息來維護安全的一類具有更大優(yōu)勢。
前大法官斯圖爾特曾就政府應如何在保密和開放、透明間取得平衡做過精彩描述。他認為,一個真正有效的內部安全系統(tǒng)的特征,是盡可能地保持最大程度的開放,公認只有在真正實現(xiàn)政府的可信性時,保密才有最大效果。然而,此至理名言也是阿桑奇很欽佩地掛在維基揭秘網站上的座右銘。
上一篇: 財政部:支持社會力量辦醫(yī)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