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稅收成本 用好“計稅工資”
個人投資者領取報酬的方式有稅前領取工資和稅后分配股利兩種方式,個人投資者在選擇領取報酬方式時,應當充分利用計稅工資空間,同時要綜合考慮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負擔。通過以下三種情況來分析領取報酬方式與所得稅負擔的關系。
一、計稅工資不超支,企業(yè)所得稅率為33%.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最高稅負為45%,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在計稅工資不超支、企業(yè)所得稅率為33%的情形下,如果在稅前多列支100元工資,則可以減少企業(yè)所得稅負擔33元。因此,即使投資者工資需要負擔45% 的個人所得稅,稅前領取工資的綜合所得稅負擔也會小于稅后分配股利(45-33<20)。可見,在此情形下,作為投資者,在事先約定稅后利潤的前提下,個人投資者應當優(yōu)先選擇在稅前領取工資。
二、計稅工資超支或者免征企業(yè)所得稅。
在計稅工資超支或者免征企業(yè)所得稅情形下,無論個人投資者選擇領取工資還是稅后分配股利,企業(yè)所得稅的負擔是相同的,此時只需要比較個人所得稅負擔。由多個股東投資組成的企業(yè)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事先約定稅后利潤分配比例,保證每個股東的利益不受損失的前提下,按照以下方法籌劃:當個人投資者每月收入小于6600元(1600+5000)時,領取工資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負為15%,其稅收負擔小于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因此個人投資者應當優(yōu)先選擇領取工資;當個人投資者每月收入大于6600元,小于21600元(1600+20000)時,個人投資者應當優(yōu)先選擇領取6600元工資,其余部分領取工資和稅后分配股利的個人所得稅負擔是相等的(均為20%);當個人投資者的每月收入超過21600元時,應當注意每月安排的工資支出應當大于 6600元,并且小于21600元,其余部分應當優(yōu)先選擇稅后分配股利。否則,每月工資超過21600元的部分,個人所得稅負擔率將達到25%以上,超過了“利息、股息紅利”的個人所得稅負擔率。
三、計稅工資存在一定空間,但不足以支付個人投資者報酬。
當計稅工資存在一定空間,但不足以支付個人投資者報酬時,企業(yè)應當優(yōu)先用足計稅工資空間。超過計稅工資限額的部分,再按上述第二種情況來比較個人所得稅負擔,并確定采取何種領取報酬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企業(yè)可能適用兩檔低稅率,或者減征企業(yè)所得稅時,則應當按上述方法重新測算所得稅負擔,并合理安排個人投資者領取報酬的方式。
上一篇:工薪籌劃:分解收入降低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