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wǎng)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演進、現(xiàn)狀與對策

2005-11-09 09:53 來源:

  如何及時、準確、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信息,多年來一直是金融界和會計界討論的熱點。對于會計界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價格頻繁波動向傳統(tǒng)的計量屬性提出了挑戰(zhàn),合約執(zhí)行上的不確定性向傳統(tǒng)的收入確認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對于金融界而言,衍生金融工具不適當或不真實的會計信息披露可能導致極大的金融風險。本文研究國際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演進和改革,為我國會計制度建設提供借鑒。

  一、美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演進

 。ㄒ唬⿻媹蟾妫簭谋硗馀兜奖韮(nèi)披露

  1990年3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頒布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05號(SFAS105)《對衍生金融工具表外風險和信用風險的信息披露》,要求金融機構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zhì)、條件、面值、保證金、協(xié)議價值、名義價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會計政策、擔保情況以及擔保未能兌現(xiàn)時的預期損失等信息,主要強調(diào)表外披露。

  1991年12月,F(xiàn)ASB頒布了SFAS107《關于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披露》,要求所有企業(yè)必須在會計報表或附注中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1994年10月又頒布了SFAS119《關于衍生金融工具及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SFAS119是對SFAS105的補充,把對項目金額、性質(zhì)以及各種合約條款的披露推廣到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不再局限于那些帶有表外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項目。

  1998年6月,F(xiàn)ASB公布了修訂后的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會計》。SFAS133規(guī)定: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了資產(chǎn)的權利或負債的義務,故應將其在會計報表內(nèi)列示。至此,美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報告完成了從表外披露到表內(nèi)披露的演進歷程。

  (二)會計計量:從歷史成本到公允價值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多家金融機構因從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敗陷入財務困境,但是在此之前,建立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上的會計報告往往顯示出“良好”的經(jīng)營業(yè)績和“健康”的財務狀況。因此,監(jiān)管者開始質(zhì)疑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的會計報告,因為它不能向監(jiān)管者發(fā)出預警信號;而投資者也對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的會計報告不滿,因為它誤導了投資者的判斷。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成了世界上最早制定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家。FASB于1984年8月發(fā)布了SFAS80《期貨合約會計》,要求:若期貨合約不是以套期保值為目的,則其在市場中的價格變化應在當期確認為損益?梢钥闯,SFAS80已經(jīng)突破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開始以市場價值來反映非套期保值的期貨合約的價值。

  1991年頒布的SFAS107規(guī)定,以交易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應以公允價值在會計報告中列示,還要求企業(yè)披露估計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所運用的方法和重要假設。1998年頒布的SFAS133又規(guī)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非套期保值項目應按公允價值計量。符合規(guī)定的套期保值項目應采用專門的對沖公允價值或現(xiàn)金流量變動值的會計處理方法。至此,美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完成了從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到市場價值計量模式再到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演進歷程。

  (三)會計確認:從合約到期確認損益到價格變化當期確認損益

  在傳統(tǒng)的以實現(xiàn)原則為基礎的收入確認模式下,衍生金融工具合約到期以前是不確認損益的,直到FASB發(fā)布了SFAS80,才規(guī)定非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約的價格變化應在當期確認為損益。

  SFAS133將衍生金融工具合約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合約,另一類是以非套期保值為目的的合約。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合約,采用專門的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方法。其基本原則是把互為套期保值的合約的公允價值變動額相互抵消,以體現(xiàn)套期保值工具的風險對沖的業(yè)務實質(zhì)。因此,合約的價格波動在會計報表中不會引起損益的變動。以非套期保值為目的的合約,應按報表日的公允價值計量,并把公允價值變動額確認為當期損益。這種依據(jù)衍生金融工具合約的持有目的來決定合約的價格波動是否確認為當期損益的規(guī)定是一柄雙刃劍:其優(yōu)點是把公允價值變動額確認為當期損益,可以及時反映合約的風險和收益;其缺點是給公司經(jīng)理人留下了操控利潤的空間,因為經(jīng)理人可根據(jù)預期的利潤目標,將合約指定為套期保值目的或非套期保值目的。安然事件就是這種操控行為的一個典型例證。

  二、安然事件后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改革動向

  安然事件引起了美國及國際會計界的極大震動。2002年6月,F(xiàn)ASB發(fā)布了SFAS133修正案的征求意見稿。同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也發(fā)布了關于改進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IAS32)和IAS39的征求意見稿。它們均摒棄了原準則中繁瑣的形式上的確認標準,要求企業(yè)根據(jù)實質(zhì)重于形式原則來區(qū)分套期保值目的和非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

  目前,F(xiàn)ASB的“以基本原則指導會計準則制定”的提案正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征求意見稿的附件中指出,一旦委員會通過了這一提案,那么SFAS133的眾多解釋性及例外條款將會被廢止,同時適用于條款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將會被擴大。今后對基本原則的應用將更多地依賴于會計師和審計師的職業(yè)判斷能力。2002年6月,IASC發(fā)布了關于改進IAS32和IAS39的征求意見稿,其目的在于進一步降低準則的復雜性,消除內(nèi)在不一致性。

  對于未被指定為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問題,IASC和FASB有一些區(qū)別。SFAS133未區(qū)分初始計量與后續(xù)計量,只是籠統(tǒng)地要求所有衍生金融工具都應以公允價值計量。而IASC在此問題上留有余地,在初始計量時允許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后續(xù)計量時分別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計量屬性。

  三、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現(xiàn)狀及制定準則的建議

  近年來,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越來越大。以深圳發(fā)展銀行、浦東發(fā)展銀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為例,四家上市銀行2002年年底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約面值已達350億元,品種包括利率掉期、利率互換、匯率互換、外匯遠期交易、外匯掉期交易等。但是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信息披露,除了招商銀行在法定會計報告和補充會計報告上同時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外,其他三家只在補充會計報告中采用國際會計準則進行信息披露,而它們在法定會計報告中的披露不論在內(nèi)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方面,招商銀行是在表內(nèi)披露,而其他三家是在表外披露。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方面,招商銀行對非套期保值目的的按公允價值計量,對套期保值目的的按名義價值計量,而其他三家均按名義價值計量。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損益確認方面,招商銀行把每期公允價值的變動額確認為損益,而其他三家都是在合約正式交割時才確認損益。

  由于沒有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變動在報表中反映出來,報表使用者無法獲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所導致的利潤波動及其風險。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在制定準則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首先,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規(guī)則時,應借鑒國外的經(jīng)驗教訓,同時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從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演進歷程來看,衍生金融工具表內(nèi)披露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一直是FASB和IASC的努力方向,并已被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對此應該予以吸收,將其作為準則制定的最終目標。安然事件以后,在原來的IAS32和IAS39中,IASC加上了若干限制盈余管理的條款,這也是值得我國學習的。這些限制性條款是原則性的,而不是會計處理的具體規(guī)定。與之不同的是,F(xiàn)ASB試圖針對具體衍生金融工具制定會計處理規(guī)則,以彌補職業(yè)判斷的缺乏。這種準則制定方向是我國應避免的。

  其次,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和發(fā)展應該是漸進式的。由于我國目前市場經(jīng)濟體制尚不健全,市場價格機制尚不完善,公允價值這一較靈活的計量基礎有可能成為盈余管理的工具。因此,對那些市場機制比較有效的衍生金融工具應采用市場價格計量;對那些不大適用市場機制的衍生金融工具仍然使用歷史成本計量,但要擴大表外附注的范圍。表外附注可以參考SFAS105、SFAS119,增添“衍生金融工具明細表”。另外,由于套期保值會計相對非套期保值會計來說容易被掌握,且對會計報表的影響也不及后者大,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的漸進式改革中,可以先制定有關套期保值會計的規(guī)則,待時機成熟后再逐步開展非套期保值會計規(guī)則的制定工作。

  再次,要提高會計和審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能力。盡管初期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可能會給會計人員較少的會計政策選擇空間,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與基礎金融工具不同,持有動機在會計處理方法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會計人員對于持有動機不能只依照交易員或管理層的判斷,要親自查明業(yè)務的實質(zhì),分析套期保值項目是否能有效對沖風險。當然會計和審計人員還要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來提高職業(yè)判斷能力。

  最后,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時還應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協(xié)調(diào)。為了在國際衍生金融工具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國應加緊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研究,積極參與衍生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避免國際會計準則中出現(xiàn)不利于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發(fā)展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