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完善預算編制、執(zhí)行的制衡機制,加強審計監(jiān)督”和“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這為財政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要求國家審計機關逐步把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重點轉移到效益性上來。在此,筆者對政府部門預算執(zhí)行效益審計的內容和審計評價體系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政府部門預算執(zhí)行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
根據部門預算的特點,筆者認為政府部門預算執(zhí)行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1.部門預算編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科學性。主要審查預算編制是否符合預算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有關政策,是否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審查支出預算是否細化,是否堅持“人員經費按標準,公用經費按定額,專項經費按財力”的原則,各項標準、定額是否合理,大項支出是否經過規(guī)定的報批程序。支出結構是否優(yōu)化,是否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合理安排各項支出;審查收入預算是否包括納入預算管理的所有一般預算收入及基金預算收入,預算收入的增長是否經過科學預測,收入來源是否真實合法等。
2.收入預算執(zhí)行的真實性、合法性。主要審計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對預算收入的征收情況,看有無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擅自減征、免征或者緩征應征的預算收入,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預算收入;審計預算部門在預算外資金的收取上有無擅定項目、擴大標準、違規(guī)收費問題;審計有預算收入上繳任務的部門和單位對預算資金的上繳情況,看有無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和設“小金庫”問題;審計單位(部門)有無零星收入(房租收入、下屬單位上繳收入)不納入預算,挖擠財政資金的問題;審計各項專項資金收入是否及時納入專戶、專賬管理;審查預算收入的追加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有無瞞報往年預算結余問題;審查部門預算收入結余的結轉和動用是否符合規(guī)定。
3.支出預算執(zhí)行的合法性、效率性。主要審計各項支出是否符合核定的預算計劃,是否符合定員定額標準,有無違反規(guī)定,未經審批隨意增員,巧立名目發(fā)放各種津、補貼的行為。對無預算、超預算的支出應查明原因;審查基金支出是否符合??顚S迷瓌t,檢查有無預算內外支出、建設支出、項目支出相互擠占的現象,有無挪用??顝浹a經費等問題;審查各項經費支出是否符合財政制度和財經紀律,厲行節(jié)約合理使用,有無講排場擺闊氣、鋪張浪費,甚至公私不分侵占國家利益,以及貪污、轉移資金等問題;審查職能部門各項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
4.制度執(zhí)行和重點資金使用的合法性、效益性。部門預算效益審計屬于一項常規(guī)性審計。但在改革和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各地可能出臺與之配套的財政管理制度,加大某些資金投入。審計機關必須結合地方實際,對這些制度執(zhí)行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二、政府部門預算執(zhí)行效益審計的評價體系
筆者認為,部門預算效益審計的評價體系應由兩類指標構成:一是預算執(zhí)行的遵循性指標,二是預算執(zhí)行的效益性指標。
1.遵循性指標。它主要考察和評價部門收支對預算和相關財經法規(guī)的遵守程度。具體包括:部門實際收入占預算收入的比重、實際支出占預算支出的比重;部門各項收入占預算各項收入的比重、實際各項支出占預算各項支出的比重;不合法收入占部門實際收入的比重、不合法支出占部門實際支出的比重;專項支出占專項收入的比重,違規(guī)支出占專項支出的比重等。
2.效益性指標。它主要考察和評價部門利用公共財政資金對部門職能的履行程度,所實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其在履行職能過程中對財政資金的節(jié)約程度和對地方財政增收節(jié)支所作的貢獻。因此,衡量效益性的指標又分三類。一是衡量部門運用財政資金履行公共職能的指標。如工作量完成率(如公安機關的破案率,政府下達的各項考核指標完成率、環(huán)保部門的治污率等)、群眾的受益率、社會的滿意率、標準的達標率等。二是衡量部門履行職能中經費節(jié)約程度的指標。如本年度經費占上年支出的比例、本部門支出占同行業(yè)其他部門支出的比例、人員經費占部門支出的比例、公用支出占部門支出的比例、公用經費中“三費”所占的比重等。三是衡量對財政資金的節(jié)約程度和對地方財政增收節(jié)支的貢獻指標。如部門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及收入增長率、部門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及其增長率、部門結余(超支)占財政年度節(jié)余(超支)的比重等。
上一篇:金融審計風險的表現形式與防范對策
下一篇:如何開展公路土方工程量的審計
Copyright © 2000 - m.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