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我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我國企業(yè)的風險管理能力,涉及到我國金融市場穩(wěn)健完善程度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在經濟貨幣化,金融化的今天,經濟的運行離不開金融的穩(wěn)定與健康。人民幣匯率的改革對我國金融系統的穩(wěn)定是一系列大的考驗,金融系統是否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進一步影響著我國稅收的安全,這樣人民幣匯率改革其實與我國稅收安全有著內在的聯系。
一、 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與稅收安全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逐步向市場化方向邁進,我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金融風險,從而我國稅收也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ㄒ唬┪覈嗣駧艆R率改革與金融風險
1.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現狀與趨勢
我國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正朝著逐步市場化的方向邁進。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后到2005年,我國實行的一直是市場化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際上是盯住美圓的被動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國改革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單一的浮動匯率制度為市場化的,參考一攬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是我國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在市場化的道路上前進的一大步。以后改革的方向是最終走向完全的市場化,逐步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下的可兌換。
我國己于1996年12月1日接受基金協定第八條款義務,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同時存在部分資本項目可兌換、部分國內。丁兌換和某些國家或地區(qū)的國際化并存的多層次的可兌換性。然而,從衡量貨幣國際化的標準來看,人民幣還不是國際化貨幣。隨著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客觀上要求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化貨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便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本身也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2.人民幣匯率改革帶來的金融風險
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總體方向是朝著市場化的方向前進,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前進,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將不斷在社會各層面顯現,如我國現在的商業(yè)銀行改革,以前遺留歷史問題帶來很多經營和管理上的包袱與問題,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是對我國銀行體系的風險管理能力的考驗,銀行風險管理的健全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成敗,決定著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可以說,在過去金融對外封閉的歷史中,金融風險在我國金融系統和我國的經濟中是一種積聚,人民幣匯率改革就好像慢慢擰開了釋放風險的閥們,市場化進程越快,這種釋放對我國金融體系的考驗越大,對人們觀念與思想的考驗也越大。
(二)金融風險與我國的稅收安全
1.金融風險與我國的經濟實體
金融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選擇金融風險的存在,只能選擇管理風險的方法。系統風險是無法避免與管理的,非系統風險則能通過資產組合等方式分散。大部分理性的經濟體都是風險中性或者風險厭惡的,在市場經濟中他們會選擇各種方法來管理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如企業(yè),個人,政府,國外投資者,投機者等,他們選擇的風險應對將對我國的經濟產生影響。
2.經濟實體風險應對與我國稅收安全
面對金融風險帶來的不確定,不同的經濟體會選擇不同的風險應對與管理辦法,比如在匯率更加市場化的情況下,進出口企業(yè)將會選擇遠期交易等衍生金融工具規(guī)避匯率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能會改進風險控制與識別水平,引入更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等,而這些管理理念仍然是存在風險的,等等,可以肯定的是,風險給我們的經濟體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對我國的稅收安全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二、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影響的各層面分析
人民幣匯率改革給我國的稅收安全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分析這種不確定性并進而得出應對方法是很復雜的過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響的各個方面,通過分析各個層面的影響途徑和后果,我們可以對癥下藥,維護我國的稅收安全。
(一)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1.匯率風險與進出口貿易
進出口貿易受匯率變動影響很大。在我國實行盯住匯率體制下,以美圓結算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基本不受影響,進出口企業(yè)對于匯率風險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國匯率基本實現市場化后,匯率更多的表現市場因素。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影響的一般分析中,意味著貨幣貶值將改善貿易收支,反之貨幣升值會使貿易陷入惡化的境地。但是,現實情況并非如此�!耙恍┙洕w在匯率波動過程中,當貨幣貶值時卻沒有達到改善貿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貿易收支轉向了相反的預期。在追尋這種沖突原因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匯率傳遞理論(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對于匯率傳遞程度,許多經濟學家對匯率傳遞系數進行了實證估計,發(fā)現匯率傳遞是不完全的,即匯率變動后進出口價格不同比例的發(fā)生變動,匯率傳遞系數不等于1.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具體在出口環(huán)節(jié),我國出口產品主題還在于紡織品,初級加工品和部分電器設備,在大型機電項目,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標志性臺階。外國對于我國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在價格優(yōu)勢下,人民幣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會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升值預期存在的情況下,更有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50年樂觀的預測,這種升值力度會繼續(xù)增加,幅度將會是緩慢的,在這種升值預期的長期存在下,出口環(huán)節(jié)資金周轉會加快,企業(yè)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潤。
另外在進口方面,我國長期表現為內需嚴重不足,利率變動對我國儲蓄的影響不大,消費品市場長期處于輕度通貨緊縮的態(tài)勢,生產資料市場在未來10年內仍將是供應大于需求的態(tài)勢,進口環(huán)節(jié)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外貿環(huán)節(jié)稅收會隨著進出口企業(yè)的貿易增長而增加。
匯率變動并不完全由于市場本身的變化,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比如國際熱錢和游資的干擾。我國目前處于金融改革的關鍵階段,關系到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成敗。由于我國金融系統承受著巨大的歷史包袱,積聚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前進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這對我國的稅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2.外匯匯兌損益風險對經濟體的影響
外匯匯兌損益也是影響進出口企業(yè)和有外匯交易的企業(yè)的風險。由于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yè)保有的自主性外匯很少,進出口企業(yè)要完成進出口交易,需要經過結匯和售匯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都存在著本幣和外幣的相互兌換,在匯率市場化變動的情況下,兌換中會發(fā)生匯兌損益,這是企業(yè)必須面對的風險,同時對我國的稅收造成風險。在我國近期推出遠期交易后,企業(yè)可以通過掉期交易等遠期交易規(guī)避這部分風險。
�。ǘ┤嗣駧艆R率改革在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在資本項下逐步實現完全可兌換,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而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進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國不可能同時達到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的目標,只能同時達到其中的兩個。在我國的未來的匯率制度選擇中,偏向于彈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必然要求我國的資本項目下資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動的,而事實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為了防止國際資本的沖擊,對國際資本流動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資本自由流動與我國金融風險
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金融系統的不穩(wěn)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資本自由流動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比如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炒作和游資的蓄意沖擊。
自改革開放以后,涌入中國的國際資本一直呈現增長勢頭。“中國在利用國際資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結構和期限,資本流入絕大部分采用國外自接投資的形式,外債增長適度,而證券投資相對少。” 國外直接投資中有相當部分投入我國房地產行業(yè),導致金融風險積聚。再加上我國長久以來積聚的金融風險,如果被蓄意利用,將危害到我國金融系統的穩(wěn)定和改革的成敗,也將危害到我國稅收的安全。
2.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資本自由流動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金融效率,在我國將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有限制的資本自由流動是適合我國的國情和發(fā)展需要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適合國際資本進入投資的環(huán)境將越來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投資價值在未來會好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增長形象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帶動我國國內市場的繁榮,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從而帶動我國稅收的增長。
一般說來,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貨幣危機、泡沫經濟和銀行業(yè)危機等幾個方面。但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不一定必然演變?yōu)樨泿盼C或銀行業(yè)危機,這主要取決于各國貨幣當局的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對于國際游資和熱錢的進入,我們要加強監(jiān)管,采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強風險預警,維護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和稅收的安全。
�。ㄈ┤嗣駧艆R率改革在國內金融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影響我國的金融風險。
1.人民幣匯率改革與我國金融市場風險
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話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銀行體系與開放的資本項目相結合是“等著發(fā)生事故”�?梢娙嗣駧艆R率改革后,資本項目可兌換對一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意義。
在我國實行單一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金融市場基本處于封閉的狀態(tài),金融市場主要受國內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渠道不是特別通暢。這也是我國能夠抵御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當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全市場化后,資本市場放開后,我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將融為一體,我國金融市場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金融風險將會有更廣泛的傳播性與傳染性,影響也會是更大的。
2.金融中介機構市場風險與我國稅收安全
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比重較高。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由于資本市場發(fā)展滯后,融資格局主要以銀行的間接融資為主,在統一利率政策指導下,對支持企業(yè)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以及經濟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制度創(chuàng)新為核心內容的企業(yè)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政府對銀行的正常經營管理干預較大,不僅信貸資金的經營帶有“半財政”性質,而且扭曲了銀企關系;在近幾年的企業(yè)資產重組過程中,債、廢債現象嚴重,這無疑加重了銀行的壓力。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日益暴露。我國的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由于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再加上監(jiān)管落后,這些機構經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隱含的風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人民幣匯率改革后,金融中介機構將會面臨更多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后,金融機構將會面對市場化的利率,匯率風險,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收益,另外隨著金融機構逐漸趨向于混業(yè)經營,我國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風險與經營風險,這將勢必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穩(wěn)定性,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3.非金融機構投融資風險與我國稅收安全
非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表現為投資收益風險和經營風險。人民幣匯率改革后,我國基礎金融市場變量,如利率,匯率,CPI等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市場化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企業(yè)進行投資時收益會表現出更多的風險。另外在經營方面,企業(yè)如果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經營就會被國際資本炒作的假象迷惑,一旦經營陷入泡沫領域,比如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企業(yè)生存都會影響,更難保證稅收的安全。
�。ㄋ模┤嗣駧艆R率改革在國內產品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匯率體現的是一國貨幣對外的價值,物價體現是一國貨幣對內的價值,因而對于一個開放度有限的國家來說,物價還是主要受國內供求和內部經濟因素變化的影響,隨著一國開放度的不斷加深,外部因素,特別是匯率因素對物價的影響才會逐步加深。
具體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影響的研究, Lu. M and Z Zhang (2003)采用VARs(向量自回歸)方法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將給國內物價帶來通貨膨脹效果的結論。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實證研究中得出,以貿易額為權重的名義有效匯率變動是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一個百分點,將導致國內物價上升0.3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國內物價變動將導致我國產品市場價格和企業(yè)格局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具體分析匯率物價關系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幣有持續(xù)升值的潛力存在,在這樣的預期下,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的加工企業(yè),成本有降低的趨勢,產品逐漸表現更大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產品市場企業(yè)的技術改進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可以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從而帶動我國稅收,尤其是流轉稅和企業(yè)所得稅的增長。另一方面,在容易形成泡沫的行業(yè),其相關行業(yè)也會受到牽連,比如房地產行業(yè),其上下游相關行業(yè)涉及到很多,尤其涉及到金融機構,泡沫會隨著產業(yè)鏈條傳導,最終在我國產品市場形成巨大的風險,這對我國的稅收將是很大的影響。
(五)人民幣匯率改革后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宏觀政策方面,我們所考慮的不僅是國內市場的均衡,更綜合考慮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均衡政策選擇考慮內外兩個市場的相互協調。
1.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與人民幣匯率改革
“人民幣匯率改革過程中,伴隨著資本賬戶的逐步開放,價格、利率、匯率和收入等經濟杠桿將逐漸取得對經濟生活的主導性調節(jié)和支配地位,而完善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有助于這些經濟杠桿作用的發(fā)揮�!� 在金融全球一體化的條件下,任何微小的利率變動或偶然事件發(fā)生,都可能導致國際間資本大規(guī)�?焖倭鲃�,這樣很容易對一國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和沖擊。
因此人民幣匯率改革后,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更加市場化選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協調配合,在保證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保證經常貿易基本正常,沒有大規(guī)模的贏余或者赤字,資本項目下,國際資本流動基本正常的同時,保證國內基本經濟變量的穩(wěn)定和諧,保證國內消費,投資,儲蓄的協調運行,宏觀政策選擇更加綜合化,市場化。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搭配與我國稅收
要保證國際國內市場的均衡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相互配合。根據蒙代爾宏觀政策搭配理論,貨幣政策在調節(jié)國際收支平衡時比較有效,財政政策在調節(jié)國內市場的均衡比較有效。人民幣匯率改革后,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在調節(jié)國際收支時,有必要進行一定的沖銷操作,保持國內經濟變量的相對穩(wěn)定,同時,財政政策協調貨幣政策,在投資和政府購買方面做調整,保持和調節(jié)總供求的平衡,保持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二者相互配合對保證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保證我國稅收的穩(wěn)定增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我國稅收改革對應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相應配套改革
人民幣匯率改革后對我國稅收的影響在各方面都很難找出確定的量,也很難用一個模型去衡量在市場經濟中發(fā)生的一切,衡量某個變量變化最后帶來多大的影響,實際中不存在經濟學中嚴格假設的情況。經過一番討論,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的影響依然是比較模糊的,但確定的是,我們已經知道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影響的各個方面,這樣就能對癥下藥,找出相應的稅收政策。
�。ㄒ唬┥鐣髁x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制度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追求效率,體現公平,講究便利,力求節(jié)約。古典經濟學創(chuàng)始人亞當。斯密提出的稅收四原則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放到今天依然適用。我們的稅收制度的設計在理念上要盡可能促進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在保證效率優(yōu)先的前提下,實現更大程度的公平,保持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中,貫徹稅收四原則是很必要的,不僅有利于推進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保證我國稅收安全,更能增大我國財政實力,保證我國和諧社會的目標的實現。
(二)我國稅收制度應對金融風險相應調整的基本原則
金融風險是伴隨金融制度建立與發(fā)展過程的客觀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并予以有效地防范與化解,是確保金融安全的關鍵,關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場的效率。實際上,由于金融幾乎是貫穿于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風險控制為基調的金融安全,已成為當今一國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標志。
稅收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就是要做到在保證金融市場效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分散金融風險,保證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穩(wěn)定,保證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保證我國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保證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均衡協調。
�。ㄈ┪覈愂罩贫雀母镌诮鹑陲L險管理方面的主要配套改革
金融風險的防范是個系統性工程,有賴于我國各方面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稅收制度的完善只是所有改革中的一部分,稅收制度改革固然重要,但還必須配合其他制度與體制的改革,我們的改革才是完善和有效的。
1.調整房地產稅收政策,加大對房地產市場投機炒作的調控力度,防止過度投機房地產市場是比較容易產生泡沫的市場,容易積聚金融風險,可以說房地產市場是金融風險的預警器,由于房地產市場流動性比較高,容易變現,國際資本和熱錢傾向于選擇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活動。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監(jiān)管有利于規(guī)避金融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改變現行營業(yè)稅,加強對房地產流通的規(guī)范,對于涉嫌炒作投機房地產行為征收高稅,比如在去年推出的營業(yè)稅防范房地產投機的改革,我認為改革力度應該加強,稅率偏低,相對于房地產市場投機高額利潤來說,營業(yè)稅率起不到太大的調節(jié)作用。
2.調整資本市場稅收政策,嚴防金融風險,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稅收政策在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調整,比如在促進資產證券化方面,鼓勵資金投資入市,防止投機資本炒作等方面。
在促進資產證券化方面,我們應該在印花稅方面對于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fā)起機構轉讓信貸資產將實施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貸資產信托授予受托機構時,雙方簽訂的信托合同,受托機構委托貸款服務機構管理信貸資產時雙方簽訂的委托管理合同暫不征收印花稅等;在營業(yè)稅方面,對受托機構從其受托管理的信貸資產信托項目中取得的貸款利息收入應全額繳納營業(yè)稅。對非金融機構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取得的差價收入,不征收營業(yè)稅;在所得稅方面。對信托項目收益在取得當年向機構投資者分配的部分,在信托環(huán)節(jié)暫不征收企業(yè)所得稅等。
在防止投機資本炒作方面,一方面要加強對投機資本和熱錢炒作的監(jiān)控,另一方面在所得稅方面對惡意炒作行為征收高額稅收做出特別規(guī)定。對于投機資本的炒作方面,由于我國沒有建立很好的監(jiān)控制度,從而稅收調節(jié)也難以發(fā)揮作用。另外對于惡意炒作的行為難以有效界定,投機行為造成的巨大影響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稅收在這方面的調節(jié)作用存在很大滯后性。發(fā)揮稅收的調節(jié)作用,監(jiān)管制度方面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3.調整稅收政策,加快企業(yè)與商業(yè)銀行體制改革,理順銀企關系,活化銀行資產1998年財政部發(fā)行了2700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補充國有商業(yè)銀行資本金,使其資本充足率達到國際標準,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但最根本的還是應當加快商業(yè)銀行體制改革,按《商業(yè)銀行法》規(guī)定,切實落實分業(yè)經營、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強化約束機制等改革措施;在對銀行信貸資產按風險標準分類并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對不良資產存量進行重組與清理的同時,還應積極推進以制度創(chuàng)新為主要內容的國有企業(yè)改革,理順銀企關系。
稅收在這方面的調節(jié)應該在促進銀行投資多元化,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促進股份制改造方面發(fā)揮作用。比如在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方面,我們可以對投資者的股權收益征收較低的所得稅或者預提稅等。另外在促進金融機構投資多元化方面,我們在所得稅方面,印花稅方面提供優(yōu)惠。
4.出臺相應稅收政策,提高銀行信貸政策與資本市場政策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力度,優(yōu)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是商業(yè)銀行的信貸投放應以收益與風險的衡量為主要標準,擴大對發(fā)展前景較好的非國有企業(yè)的信貸支持,建議隨著各家銀行“中小企業(yè)信貸部”的成立,真正將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支持列入各行的年度貸款計劃中,作為中央銀行起引導作用的“指導性貸款規(guī)�!敝幸矐鞔_列出對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支持意見。二是向非國有經濟開放證券融資市場,特別是對于進入基礎產業(yè)、高科技、制造業(yè)的非國有企業(yè),允許并引導其根據現代股份制企業(yè)制度改制上市,進行股權融資,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資本。與此同時,對于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yè),也應允許按一定程序與要求發(fā)行債券融資,經過市場自律組織的審查,也可上市交易,以改善企業(yè)資本結構。
稅收在這方面的支持應該在促進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yè)融資和促進中小企業(yè)直接融資,降低我國金融風險方面。在促進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yè)融資方面,我們可以在所得稅方面給予優(yōu)惠,發(fā)揮國家的政策導向作用,因為中小企業(yè)在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貢獻不容忽視,適當的支持是應該的。在促進中小企業(yè)的直接融資方面,我們依然可以在保證中小企業(yè)發(fā)行債券的信用保證方面一方面對保證機構給予所得稅優(yōu)惠,另一方面在中小企業(yè)融資后資金運用方面比如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和改善經營管理方面給予所得稅優(yōu)惠。
5.在繼續(xù)推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進行稅收改革,加強金融管理,增強風險防范能力當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著全球化方向邁進,繼續(xù)堅定不移地貫徹對外開放政策是我國順應歷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確保我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的關鍵。20年的對外開放實踐,外資流入已不同于當初純粹工業(yè)資本的引進,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地以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為內容的金融資本開始流入中國,這無論對保持海外工商資本持續(xù)投資我國并保障其穩(wěn)定性,還是對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都是必要的。但是,金融資本相比工商業(yè)資本的流入,附帶著更大的風險因素。因此,今后在繼續(xù)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工業(yè)資本流入的同時,應當視經濟現實需要,加快金融監(jiān)管標準與體制的建設,在總量控制的原則下,積極穩(wěn)妥地吸引金融資本的流入,并重點從外匯管理制度與行業(yè)、企業(yè)準入的程度上予以嚴格監(jiān)控。
在作好金融資本流入監(jiān)管的同時,對于流入我國的金融資本享受現行外資生產企業(yè)“兩免三減半”的優(yōu)惠政策,應該看到,這樣的優(yōu)惠政策有一定的政策依據,還可以吸引外資的流入,在我國金融市場形成競爭的態(tài)勢,有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另外在外國金融資本進入的領域進行調節(jié),對于高風險行業(yè)如房地產,股市等市場,作好監(jiān)管工作,稅收方面應該做出適當的調節(jié)作用。
6.加快稅收改革進程,增強財政實力,為金融市場的穩(wěn)健運行與風險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根據經濟發(fā)展情況,積極推進已經確定的以“費改稅”為重點的新一輪財稅改革,并加強財政管理,提高效率,將現行稅制范圍內應收的稅收及時足額地收繳國庫;通過編制“國有資本預算”,加強對國有資本營運的監(jiān)控,確保國有企業(yè)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特別是當涉及到國有資產變現時,能夠保證政府財政的應有收入;在節(jié)約的原則下,調整財政公共投資方向,重點轉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項目投資,等等。以此促進財政機制的完善與財力的充盈,使其成為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的堅強后盾。
7.完善稅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造的過程中,優(yōu)化股權結構,通過市場逐步明晰產權,借此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運行與發(fā)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礎,減少由過分投機行為所帶來的潛在風險目前我國處于國有企業(yè)改革改制的攻堅階段,促進產權多元化有利于國有企業(yè)的健康有效經營和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對于國有企業(yè)的改制提供一方面對于參股方或者戰(zhàn)略投資者給予所得稅優(yōu)惠,另一方面對于國有企業(yè)股權轉讓所得實行所得稅優(yōu)惠,對于再投資用于技術改造和管理革新給予進一步稅收優(yōu)惠。這也適合我國現在稅收優(yōu)惠的普惠制改革方向。國有企業(yè)的改制是我國改革的關鍵所在,關系到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關鍵領域,我們在加強監(jiān)管防止惡意收購和國有資產流失的同時,在稅收方面給予最大可能的優(yōu)惠待遇,提供一種我國政府的改革導向作用。
8.健全金融立法與稅收立法,強化金融執(zhí)法與監(jiān)管力度。
金融經營活動應在嚴格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界定下進行,為此,應當針對我國已開始運行的證券、期貨、信托業(yè)加快相關法律的立法進度;對于已有法律法規(guī),在健全監(jiān)管體系的同時,強化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金融犯罪行為,確保健康的金融秩序。
良好金融秩序的維持和保證對于防范和分散金融風險,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fā)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我們在加強金融立法的同時,作好稅收立法工作,推進我國稅收體制的改革,更好的發(fā)揮稅收的調節(jié)與導向作用,調節(jié)經濟的穩(wěn)定,尤其是我國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稅收立法的完善也是在向國際國內市場傳達我國政府加強市場與經濟監(jiān)管的信心與導向信息。
稅收改革在第三部分各方面的調節(jié)見效是相當緩慢的,但確定的是這樣的改革是有效的。金融風險的防范和管理,根本的是在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健康發(fā)展,消除我國經濟的隱藏風險因素,比如促進企業(yè)股份制改造,增強風險管理意識;促進金融機構全面風險體制的建立和金融市場的正當競爭,改善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等方面。這些方面的改革是系統化,長期化的工作,稅收改革是一系列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稅收一定程度的超前改革,能為我國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比較有利的稅收和經濟環(huán)境,也能體現我國政府的政策導向。
我國人民幣市場化改革進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經濟體的風險意識與管理的健全,國際國內市場的協調和融合為基礎,稅收的改革對我國人民幣匯率體制的改革是一個促進和導向,適當的稅收調整能促進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健康進行,保證我國經濟的安全,保證我國稅收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黃樺、計金標、楊虹:《中國稅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2.黃達:《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3.賀剛:《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05年。
4.吳自林:《國際資本流動與中國金融改革的政策選擇》,碩士學位論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5.蘇天鵬:《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葉春霞:《資本帳戶逐步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貨幣政策》,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