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將從現(xiàn)在的2000元提高至3500元,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工資薪金所得應繳個稅的免征額做了調整,一場持續(xù)已久、懸念叢生的個稅起征點之爭終于塵埃落定。
有評論認為,修改后的所得稅法是在充分考慮民意的基礎上形成的,將使中低收入群體明顯受益。然而,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方面,國家稅收將巨額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個人收入實際縮水的情況,許多在職職工對提高個稅起征點并不滿意,一些企業(yè)正面臨員工要求漲薪的壓力。
國家和個人雙虧?
某私營公司老板王文生近來郁悶得很,他向本報記者訴苦道:自從提高個稅起征點的消息傳到他的公司,他的耳根子就沒清凈過,因為手下的員工整天抱怨到手的錢雖然多了一些,但實際的福利待遇卻在縮水。為此,一些員工甚至直接提出加薪的要求,這讓王文生感到為難。
王文生的公司里有幾位中層干部,都是外地人,他們的月薪在4500元左右(稅前)。目前,為了合理避稅,財務在做賬時把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做到2500元(其中500元部分按比例納稅,并取得納稅證明),其余2000元左右按照各種福利形式發(fā)放,其中包括飯補、車補、電話費等等,以及繳納各種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而9月1日以后,如果將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做到4000元(其中500元按比例納稅,以取得納稅證明),則意味著福利部分將減少為500元左右,在飯補、車補、電話費等補貼不變的情況下,用于繳納各種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部分將大大減少。如果要保證福利部分不減少,就必須為他們加薪。如果仍按照老辦法做賬,雖然收入沒有減少,但由于沒有納稅而無法取得納稅證明,他們擔心這將影響到他們日后買房、買車等需求。
另外,王文生的公司里還有一部分較低收入者,他們的工資在3000元以下。他們也抱怨個稅起征點提高后無法取得納稅證明。他們還抱怨,自己目前還有能力納稅,到9月1日以后連納稅人都不是了,是名副其實的低收入者,有自卑感,因此,公司應當給他們加薪。
“這是個矛盾,”王文生說,一方面,個稅起征點提高了,將有許多人無需納稅;另一方面,不納稅則意味著無法取得納稅證明,許多人買車買房夢想可能就此被扼殺了。因為在北京,外地人買房被嚴格控制,需要提供連續(xù)5年以上的納稅證明。記者在網(wǎng)上還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fā)生了,我是否成為政府減稅的‘受害者’呢?我要大聲疾呼‘還我繳稅的權利’!”這個帖子發(fā)表后,被多家網(wǎng)站紛紛轉載。
據(jù)了解,在其他城市,如廣州,如果拿不到納稅證明,只要有單位繳交的社保證明,一樣可以作為買房貸款的憑證。另據(jù)媒體報道,北京稅務部門透露,有關部門有望在9月1日前進行多部門會商,在確保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前提下,可能采取通過其他補充證明等方式來解決這部分人員遇到的實際問題。但在新辦法出臺之前,像王文生那樣的私營公司財務如何做賬,才能既保證員工工資及實際的福利待遇不縮水,又能取得納稅證明,這仍是個懸念。
以上所提及的是公司及員工在個稅起征點提高后有可能面臨的困境。而對于國家而言,3500元的起征點則意味著財政稅收的巨額減少。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建凡說,工薪收入者的納稅面經(jīng)過調整以后,由目前的約28%下降到約7.7%,納稅人數(shù)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這就意味著,經(jīng)過調整,有約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王建凡說,
通過靜態(tài)測算,個人所得稅收入全年減收1600億元左右,其中提高減除費用標準和調整工薪所得稅率級距帶來的減收大約是1440億元,占2010年個人所得稅的46%。
有業(yè)內人士根據(jù)以上事例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個稅起征點提高后,或許對于國家和普通員工而言,并非雙贏,而是雙虧。
對此,天津財經(jīng)大學教授李煒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觀點是一種短視的表現(xiàn)。”他認為,在當前財政收入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政府提高個稅免征額,很明顯意在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不過國內外很多案例表明,減稅政策往往帶來增稅的效果。我國在東北地區(qū)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也證明,減稅之后只有第一年稅收減少,其后稅收逐年增加。“因此個稅起征點或者叫扣除額上調,財政收入很可能不是減少,而是增加。因為好的杠桿作用將促進經(jīng)濟活躍、繁榮。”
刺激消費單憑減稅恐難湊效
個稅免征額提高后是否真的能夠刺激消費?我們還是聽聽普通職工的看法吧。在清華紫光工作的康文利認為,個稅起征點上調后,雖然納稅額度減少了,表面上收入增加了,但仍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因此,他在消費時仍將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日前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1年第二季度例會認為,我國經(jīng)濟繼續(xù)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但通脹壓力仍處于高位。另據(jù)分析人士預計,由于翹尾因素影響進一步加大、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同比漲幅可能達6.2%,再創(chuàng)年內新高。
康文利認為,再提高免征額對大多數(shù)低收入者沒有實際的益處,反而使其收入相對下降,進一步擴大了收入差距。所以,僅靠提高免征額來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差距并非良策,不應當搞一刀切,最好的辦法是個稅起征點應每年調整一次。
康文利的觀點頗具代表性。記者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網(wǎng)友說:個稅3500起征,就怕到了9月1日后,物價又漲了一倍。我們再斗爭吧,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
對于以上網(wǎng)友觀點,一些經(jīng)濟學家則從專業(yè)角度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經(jīng)濟學家左小蕾告訴記者,財政部門在此前曾提出3000元的免征額,一定是經(jīng)過嚴格的調研、測算,做了很多功課,得出的一個較為合理的數(shù)額。財稅部門本該站出來向公眾解釋,為自己的觀點提供理由。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此前也曾表示,每月免征額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已經(jīng)足夠覆蓋近兩年來因物價上漲導致的基本生活費用的上漲。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專家楊志勇告訴記者,上調500元不會對綜合稅制改革造成什么影響,而且還順應了民意。他還建議,為了減少免征額調整程序上的復雜性,建立免征額自動調整機制非常有必要。這樣一來,當物價上漲幅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免征額就自動調整,而無需啟動額外立法程序,政府可以根據(jù)物價預測數(shù)據(jù),提前公布免征額的上調幅度。
專家:亟待改革征收機制
至于將個稅起征點調整為3500元是否照顧了各方利益,有網(wǎng)友認為,在沿海和西北內陸,在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在城市和農(nóng)村,3500元對老百姓的概念完全不同,個稅改革應該體現(xiàn)出來這些差別。網(wǎng)友認為,免征額和稅率的設置應該與CPI增幅、房價漲幅等掛鉤,這些指標出現(xiàn)變化,免征額和稅率就應體現(xiàn)。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jīng)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則建議,可以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生活成本,分別適用5000元、4000元、3000元的個稅免征額。
財稅部門一直在強調,免征額提高1000元,個稅納稅人口就減少一半多,從占職工人數(shù)的28%到12%。這個問題如果細細考慮,只能說明目當前中國的勞動者大多收入偏低了,88%的工薪收入不到3000元。那么在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的時候,9成工薪階層不用交稅。
這里就涉及個稅的一個特別重要的作用: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確,免征額是否再調,對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沒直接影響,倒會減小富人們作假逃稅的難度。“要真的調整了,原來工資作假得低到2000元,現(xiàn)在3500元就行了,可不是富人占便宜了?富人更有錢了,相對貧富差距不就更大了?”有網(wǎng)友這樣認為。
普遍的觀點認為,富人逃稅,其實與起征點無關。不管起征點是多少,富人想逃稅也能逃,F(xiàn)在媒體正在曝光富人逃稅的手段,比如做假賬,把自己的薪水開到比窮人還低;比如吃喝玩樂用全進成本;比如買假發(fā)票報銷;比如改變收入形式,自己給自己發(fā)福利,甚至還有發(fā)廣告費的……花樣百出,防不勝防,其實根本沒人防。
經(jīng)濟學家茅于軾非常關注個稅制度的改革。他說,征收個稅的主要目的是調節(jié)貧富差距。在現(xiàn)有的征收機制下,主要的征稅對象是一般收入人群,更多地是對工資征稅,于是大部分稅負被一般收入人群負擔。其實,真正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來源靠的并不是薪水,更多的是資本收益,而資本收益在現(xiàn)行的征收機制下很難被發(fā)現(xiàn)。
他指出,個稅改革的關鍵在于改革征收機制。首先要加強對富人所得稅的征收,完善稅收申報機制。按照目前國民的收入情況,個稅起征點可以提高到8000元。另外,還要加強申報監(jiān)管,鼓勵納稅人主動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