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議管理會計的應用

來源: 會計研究·楊繼良 徐佩玲 編輯: 2002/04/30 16:18:07  字體:
    1997年內,《會計研究》、《財會通訊》、《冶金財會》都刊登了多篇討論管理會計的應用問題的文章。討這個問題的文章,在其他會計刊物上發(fā)表的,一定還有許多。我們對國內目前的情況所知膚淺,愿就 (1)管理會計在西方并沒有得到普遍應用, (2)在計劃經濟下,有相當一部分管理會計的內容得到了充分應用,(3)書本上的管理會計方法不全部是來源于實踐的成熟經驗,(4)對我國目前管理會計應用的評價,和(5)管理會計的調查和研究方法等五個方面,結合在國外的所聞,參加這個討論。 

  一、 管理會計方法在西方并沒有得到普遍應用 

  管理會計方法的應用,是國內外會計界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它通常指教科書上包含的一套方法的應用。但因國內外管理會計教科書的內容不同,討論的應用范圍也就不同。主要區(qū)別是:我們不把成本會計包含在管理會計中,他們則是包含著的。 

  西方(主要指美國)"管理會計入門"課程所用的教科書中,成本會計是一個主要部分,這個課程是管理學院各系學生必修的會計系的學生還必須繼續(xù)學一門"成本會計",多年來這門成本會計的熱門教材是Horngren的《成本會計:以管理為重點》(Cost Accounting:A Managerial Emphasis),內容是進一步討論"入門"中提到過的各種方法,包括成本計算方法。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近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國的情況不同,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都只是會計系學生的必修課,學生是先學了成本會計,再學管理會計的,在成本會計學中已經包括了內容,在管理會計課中就不再討論了。這會使人們認為,管理會計是成本會計以外的一套辦法,管理會計的應用與否,就不包括成本會計應用與否了。

  我們之所以提出管理會計內容是不是包含成本會計,是要強調成本會計是其他管理會計方法的基礎。有人對管理會計下一個通俗的定義:管理會計是成本會計的發(fā)展,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加上一些決策、預算和部門業(yè)績考核方法,綜合而成的一門學科。一個企業(yè)如果沒有成本會計,各種其他的管理會計方法,就不可能被正規(guī)化地付諸實施;有了成本會計,其他方法的實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成本會計的廣泛推行,是大生產引起的。在中國,則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實施密切聯系在一起。在資本主義經濟下,成本會計的實行是很有限的。因此,管理會計的其他方法的應用,從它的廣度來講,也就隨著很有限了。

  關于這個問題,筆者(楊)想講幾則自己經歷過的事。臨近解放的時候,一位同學帶我去參觀他工作的工廠,那是上海一個具相當規(guī)模(有幾千人吧)的棉紡廠。我和他都正在上"成本會計"課。他說,他們廠里沒有任何成本會計制度。對于沒有任何實踐的我來說,當時覺得相當吃驚。后來,我在冶金部成本管理處工作,與過去對比,我對解放后企業(yè)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覺得非常自豪。1980年,我們取得國外的資料,知道美國的企業(yè)中應用成本會計的比例非常低,大約是10%吧,很懷疑這個數據是不是可靠。1985年,在加州大學當記問學者時,聽"管理會計"課,和同學一起去參觀柏克萊附近的一家惠普公司的工廠?;萜展臼敲绹碾娔X公司,那工廠氣派很大,有相當規(guī)模。他們介紹情況時說,他們并沒有采用標準成本。如果不是我親耳聽到,我是不會相信的。那時回憶起上述10%的數字,覺得可信了。

  仔細想一想,這個現象并不奇怪。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無非是提供會計信息。即使拿財務會計來講,非上市公司決不會按照書本上講的一套正規(guī)方法,一一遵行。計算成本、編制標準成本,都是要花錢的。如果企業(yè)主能夠從其他渠道獲得他所需要的盈虧情況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他就不一定需要實行正規(guī)化的成本會計制度。美國企業(yè)數目眾多,絕大多數是小企業(yè),企業(yè)主本人就是管理者,生產經營情況都在眼皮底下?;萜帐莻€大公司,我不知道在沒有標準成本的情況下,公司的多種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如何實施的,但工廠沒有決策權,對工廠本身來講,標準成本看來也確實沒有具體價值。 

  二、在計劃經濟下,有相當一部分管理會計的內容得到了充分應用 

  這里所說的"相當一部分",指的是包括成本會計在內的,為大生產所必要的那一部分管理會計方法。 

  在計劃經濟下,整個國民經濟是作為一個碩大無朋的企業(yè)組織起來的,多層次的計劃和考核必不可少。 

  在改革之前,國有企業(yè)無論大小,都要編制包括成本計劃在內的全套生產技術財務計劃,這就是一份詳盡的"全面預算",都要定期編制包括成本報表在內的全套財務報表,因為一個企業(yè)是國民經濟整體一個車間,沒有這套計劃和報表,國家就不可能組織生產和建設。西方管理會計的這部分,在實行改革開放之前,國有企業(yè)中已經實行了,而且實行得相當嚴密。

  成本會計在中國的發(fā)展,過去沒有特別宣傳,實際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西方教科書上討論的成本會計方法,即使把最新的"作業(yè)成本法"包括在內,所討論的方法,還是相當簡單的,而且都只以制造業(yè)為對象。制造業(yè)之外,還有礦山、冶煉、飛機、造船、鐵路運輸,等等。它們的成本計算方法不可能是一樣的,也不可能都只是"料、工、費"三項。在教材上,不可能一一討論,只能讓學生舉一反三,到實踐中再去充實自己。拿我們經歷過的來看,各行各業(yè)的成本方法中,各有其特殊的問題。從我們半個世紀的實踐中,每一個行業(yè)都自己的發(fā)展。例如礦山企業(yè)的"維簡費",就是一個特殊問題,足夠專辟一章。我們提出中國在這方面的發(fā)展,是要強調這是集中管理下才能取得的發(fā)展。如果企業(yè)只是各自摸索,就不可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總結出行業(yè)的成熟經驗。

  需要指出,正象上述惠普公司的一個工廠沒有決策權一樣,國有企業(yè)無論大小,在市場經濟形成之前、在企業(yè)機制改革之前,管理會計教科書中提到的"決策方法"部分,在企業(yè)這個層次是應用不上的。這并不是說,這些方法沒有應用;應用是有的,但層次不同。例如,在中央決策部門,對長期投資過去也一直是有效益分析的,當時稱為"技術經濟分析",管理會計教科書上講的三種方法,只是技術經濟分析學的常識。在決定一個企業(yè)"關、停、并、轉"時,差量成本分析也不過是一種常識。

  簡言之,管理會計在中國并不是一件新事。在計劃經濟下,管理會計內容中的成本會計、全面預算、企業(yè)內部考核,在中國已經發(fā)展得相當成熟。當然,叫法不同。生產技術財務計劃叫全面預算,計劃成本叫標準成本,內部經濟責任制叫責任會計。具體做法也有區(qū)別。例如,在計劃經濟下,從產量計劃出發(fā)編制其他計劃;在市場經濟下,從利潤(或銷售)計劃出發(fā)編制其他計劃。標準成本法的一些細節(jié),與計劃成本不同。我們的內部經濟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與獎勵結合,這個內容在西方一般的教科書中是沒有的。以這一部分內容而言,中國并不存在向西方"引進"的問題,應該是個互相借鑒的問題。

  不過,對于我國廣大會計從業(yè)人員來講,決策分析的這一部分知識,總之是新鮮的,需要介紹,也要推廣。但在介紹和推廣中,需要注意書本上的這些方法,并不都是可以應用的。 

  三、書本上的管理會計方法不全部是來源于實踐的成熟經驗 

  在前面一節(jié),我們提到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不同。前者對于上市公司是一套必須執(zhí)行的方法,它的依據是一套法規(guī),它的"可行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發(fā)現行不通,就要修改。管理會計則不同,它是一套"雜燴",并不都可以應用。 

  這一套"雜燴"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經驗總結中來的。例如,成本會計和全面預算方法,都是總結了無數企業(yè)長期積累的經驗的結果;"責任會計"的內容,出于David Solomons的事業(yè)部業(yè)績(Division Performance),這本經典著作是對通用電器公司實踐的總結。長期積累的經驗總結, 例如成本和預算方法, 可以說是很成熟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本法,蘇聯學美國的,我們在解放初期也是參考蘇聯的做法,結果和美國用的方法沒有什么很重大的區(qū)別。從通用電器公司的實踐總結出來的三種“中心”,其中“投資中心”我們沒有,因為整個國家是唯一的一個投資中心,在企業(yè)中只有"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我們一些大企業(yè)所創(chuàng)行的"內部利潤核算單位"和"成本核算單位",和他們所講的只是在名詞上有所不同,其原理和處理問題的原則,沒有不同的地方。組織大生產遇到的問題相仿,來自實踐的解決方法也必相仿。

  但有些概念和模式,是經濟學家和統(tǒng)計學家們早就提出來。如"保本點"、"邊際成本"、"機會成本"、"經濟批量"、"回歸分析",等等。它們能夠啟發(fā)我們的認識,是有益的。有了這些認識,我們可以融會貫通,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適用于本單位情況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是不能硬套的。原因有三: 

 ?。ㄒ唬┻@些概念和模式,都隱含著一些與實際情況脫節(jié)的前提。首先,例如保本點分析,顯然以“單一產品”為前提。在經濟學上,作為理論分析用的概念,是可以的,但會計需要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經營上,有幾個企業(yè)的產品是單一的呢?也有人引入線性規(guī)劃的方法,使兩種產品情況下也能作保本點分析。但是產品種類遠遠不止幾種的情況是普遍的,還能用更復雜的方法嗎?再舉一個例子:計算經濟采購批量,需要有“一次采購費用”這個數據。這是一個"邊際成本"概念,即增加一次采購需要增加的成本數。這個數字可以在舉例說明這個經濟模式時假定一個,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確定呢?這是很費解的。 

  (二)以"靜止"的觀點來看事物,即"假定一切不變"。例如,使用簡單回歸方法分離間接費用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一個企業(yè),要保持生產品種不變、生產組織機構不變、工藝技術水平不變、還要保證不受企業(yè)所控制的外部物價水平不變,才有可能用這種方法來分離成本。而且,這種"不變",幾年是不可能的,要保持十年、二十年,豈不是癡人說夢嗎?而回歸分析至少要有幾十個數據才可能有足夠的顯著性,符合統(tǒng)計學的要求! 

 ?。ㄈ┘俣ㄋ械姆治鰯祿即故挚傻?、沒有成本。決策,是對今后進行預測,必然有不確定性。在一般教科書討論的模式中,不包含有不確定性,簡單也因而不切實際。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把不確定性包括到模式中去。從數學上講,這并不困難。但如何取得需要的數據呢?例如,可以假定明年的銷售有三種可能,優(yōu)、中、差,可能性各占1/3,于是就可以運算出明年利潤的預計數。可是,這個假定是拍腦袋來的,據以"算"出來的數字,又能比用簡單模式高明多少呢? 

  另外,在國內認為應納入管理會計的題目中,有一些是在探索之中,并不成熟。例如零基預算,卡特總統(tǒng)對之情有獨鐘,著力推行。當年的管理會計教科書中,也包括了這么一章。然而,這個方法終究因過于煩瑣,不能推廣,不久就被刪除了。人才會計,也是有企業(yè)曾經實行,后來也堅持不下去。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在各個方面不斷進行探索,這種情況是值得稱道的;研究人員也需要對之追蹤探討,但在成為成熟的經驗之前,也只是"一家之說"而已,不能就作為企業(yè)應該仿行的一種管理會計實務范例。我們近年聽說的許多新題目,還有社會會計、環(huán)境保護會計、質量會計等等,似乎都應作如是觀。 

  四、對我國目前管理會計應用的評價 

  上面提到,管理會計的相當一部分內容,在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在企業(yè)中實行了。這是因為,在計劃經濟下,這一部分內容是不能不實行的。 

  改革開放20年來,從計劃經濟逐漸過渡到市場經濟,國有企業(yè)所處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過去包羅著整個國民經濟的那個"碩大無比"的企業(yè),逐漸解體,帶來了許多變化。上級機關不再要求編制生產技術財務計劃了,企業(yè)自己編制的成本計劃不是那么細了。照這樣下去,今后是不是有一部分國有企業(yè)連成本計算也會被廢除了呢?不是不可能。"抓大放小",小企業(yè)的產權發(fā)生變化,還需要不需要有成本會計,是由企業(yè)的管理者決定的。在美國,絕大部分企業(yè)不是也不計算成本的嗎?

  但是,在具相當規(guī)模的企業(yè)中,計劃和核算仍然不可或缺,已經建立的基礎,不能損毀。改革開放以來,創(chuàng)新的范例不斷涌現。創(chuàng)新,都是在已有的企業(yè)內部計劃和核算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說明了大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近十年來,各行各業(yè)都有典型。我們只去過鋼鐵企業(yè)中的兩個典型,一是首鋼,二是邯鋼。前面提到的全面預算和成本核算,他們都沒有放棄。實際上也不可能放棄。即使上級機關沒有這樣的要求,作為一個超大型的企業(yè),不能沒有這樣的與體系"生而共存"的計劃和核算。他們還都在過去已有的基礎上,作了相當了不起的發(fā)展。首鋼的"包、保、核"是一整套相當細致的、全面的內部經濟責任制度,雖然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上過于繁瑣)。大家都知道,邯鋼在首鋼等其他企業(yè)早已實行的一套內部核算的經驗的基礎上,添加了"市場模擬"和"成本否決"。坐而論道,也很簡單;但要起而行之,這里面真有許多學問。去邯鋼時,和當時也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的紐約州立(水牛城)大學客座教授韓季瀛同行。調查后離開了,他說他想不出來目前可行的西方管理會計方法中,有什么東西邯鋼還沒有做,所以也就貢獻不出什么意見,我們認為,將前面提到的寫出"事業(yè)部業(yè)績"Solomons氏于地下,他一定會覺得需要把他的那本"經典著作",好好修改一下,把邯鋼、首鋼的經驗包羅進去的。

  中國在組織這些方法的推廣上所作的努力,是美國所無法比擬的,因為制度不同。十年前,推廣首鋼的經驗,組織的規(guī)模不小。1997年4月份,我們有機會去邯鋼,也親自看到一批一批來自各地的"學員",由邯鋼的負責人親自作介紹。我們算是"境外"來的,公司、分廠、各有關處的領導詳細回答我們的問題。邯鋼組織的“參觀" 和"介紹",實際上是"管理會計專題學習班"。政府事實上在組織管理會計的新課題的培訓和推廣。這在西方是可能的嗎?我們能想象一家美國的大企業(yè)接待一個"慕名而來"的人嗎?且莫提"來自境外"!

  但管理會計中討論的一些決策分析,在企業(yè)中應用得又怎么樣了?我們覺得,如果到企業(yè)去,只去看書本上所講到的方法的實際應用情況,就未免太局限了,這些方法本身的實用價值有問題,現實的經營管理上的遇到的問題,向企業(yè)會計人員提出來需要解決的,遠遠超過書本上所講授的內容。我們有機會和國內一個企業(yè)的總會計師、財務處長或者財務科長談話,他們在企業(yè)中的地位,和計劃經濟下顯然不同。什么道理?因為企業(yè)的重大決策都要他們參與。從小事情來講,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財務指標完成得好一點?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企業(yè)的職工增加收入?從大事情來講,股票上市行不行?什么價格上市?如何進行"剝離"?如何在上市后保持一定的盈利?什么時候實行"配股"?怎么做最好?這里面的學問太多。我們這些會計干部要處理這么許多復雜的問題,從實踐中學到的東西,不是我們捧幾本外國的管理會計教科書的所能窺其項背的。

  我們相信,國內企業(yè)的實務工作者,一定在這些我們所不熟悉的問題上,摸索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是,我們會計教學和研究人員,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研究方法,那還是會視而不見或者空入寶山的。

  國外的會計教學研究人員,在這方面也走過彎路。我們現在翻譯幾段,供同行參考,以結束本文。 

  五、管理會計應用情況的調查方法 

  下面幾段,見于英國的Bob Ryan, Robert Scapens 和Michael Theobald三人于1992年出版的"財務與會計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的第三章"管理會計研究的幾項傳統(tǒng)方法"。 

  “70年代末期,英國管理會計研究人員中,出現了一種看法, 認為急需發(fā)展實證研究,以論證管理會計實踐的情況 ?!毖芯咳藛T對這個問題有興趣,是因為一般認為管理會計的常識性方法,在實務工作中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認識基于個別事例、對一些公司偶而的訪問和對某幾種方法應用情況的幾篇調查報告。顯然,需要通過實證研究對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有一個明確的總體認識。

  最初,研究人員采用答卷調查和個別面談的方法,來獲得管理會計應用的總體情況。答卷寄給各個公司,要求作答者說明各項管理會計方法的應用程度。此外,研究人員還去一些公司,與高級經理人員討論該公司的實際應用情況??墒?,不久就發(fā)現,從這做法能夠得到的情況非常淺薄,甚至可能引起嚴重的誤解。

  有這樣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有一次,作者之一向一位中等規(guī)模的上市公司的財務經理作訪談,研討教科書所介紹的方法,在評估投資項目中的應用問題。這位經理花了30分鐘時間,以他們公司的會計制度為根據,詳細說明他們的一套做法。這套制度和大部分教科書講的內容相同。講完以后,他轉身以漫不經心的口吻,向一直坐在一旁的公司的管理會計師問道:"就是這樣做的吧,不是么?"。出乎意料之外,那位會計師居然頗為窘迫地回答說:"不,不是這樣做的。"

  以后的30分鐘發(fā)生的事,很有啟發(fā)意義。經理接著把好幾個人叫到辦公室來,問他們資本性支出的申請,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個過程。原來,公司會計制度中規(guī)定的做法并沒有能夠執(zhí)行。不能執(zhí)行,是有其理由的,但公司高級管理當局對具體情況所知不詳。事實上,公司當前實際在執(zhí)行的一套辦法,不同于原制度,但卻是相當有效的。在實務工作中,原有的制度被修改了,改得有理。

  這一類事例說明,依靠與規(guī)定的手續(xù)制度作對比、依靠對管理會計的應用的一般性的描述就逕下結論,是危險的。必須對一個企業(yè)的日常管理會計的工作情況作細致的調查,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其應用情況。從答卷調查、個別訪談能夠得到的,只是很膚淺的現象,不可能從中了解一個企業(yè)的管理會計情況的全貌。有一些研究人員對這一點已經有所了解,他們轉而開始進行詳細了解,即作案例調查。這種案例調查必將對管理會計的實務情況,提供豐富的資料。

  這種案例研究的主要貢獻,在于使人們對管理會計的性質,在認識上有所提高。案例研究所持的觀點,一般來說,和教科書所持的觀點頗為不同。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研究,看來在實務上能夠得到應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都只是簡單的方法;比較復雜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不能得到實際應用。還有,在應用中的成本會計,也都是傳統(tǒng)的方法。例如,在實務上,應用全部成本法的,要遠比邊際成本法的多。從調查所得的情況來看,在實務中得到應用的各種管理會計方法,富有彈性、多樣化、有創(chuàng)造性,不能死套書本上所講的方法。大家都認識到,對于經理人員的決策問題,會計不可能提供百分之百正確的答案。在應用管理會計方法時,還需要謹慎從事,并且和其他信息結合起來,不能認自己提供的信息是唯一可取的。這里所謂的其他信息,指的是企業(yè)內部或外部所能取得的一切信息,這些信息可能不是定量性質的,不一定有數字為客觀依據。

  實地調查和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在美國也已經被認識到了。開普倫(Robert Kaplan)的主張,是眾所周知的。開普倫和他的同事們,特別對制造業(yè)的機構的管理會計問題有興趣。這些機構采用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例如電腦輔助設計和電腦輔助生產(CAD/CAM)、機器人、適時制度(JIT)等等。他們進行案例研究的方法和英國采用的方法,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quot; 

  開普倫主張,企業(yè)的管理實踐才是管理會計發(fā)展的取之不盡的泉源。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