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對A股和H股會計信息差異的會計技術因素分析

2006-05-24 10:23 來源:

  我國的上市公司除在滬深兩地發(fā)行普通股(A股)之外,還可經批準發(fā)行外資股(根據(jù)上市所在地區(qū)分為B股、H股和N股)。由于政府鼓勵國內公司到國外證券市場上籌資,1993年以來已有相當數(shù)量的上市公司同時發(fā)行了內資股和外資股。到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分別依據(jù)國內會計準則和境外會計準則(或國際會計準則),在相同的經營活動基礎上編制出兩套不同的財務報表,分別提供給國內投資者和境外投資者。

  一家同時擁有內資股和外資股的上市公司,在相同的經營活動基礎上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存在股東權益和凈利潤的差異,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都有披露。仔細分析,差異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外部技術性原因,二是內部制度性原因。由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原則的不同而導致的會計信息披露的差異,屬于技術性差異。而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利用不同資本市場各方面差異所給出的機會,對本公司信息披露實施有意識地區(qū)別對待而導致的會計信息披露的差異,則與公司治理機制有關。本文專門分析前一種差異,后一種差異另文探討。

  一、文獻回顧

  有關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體系的國際比較,歷來是會計研究中的重點議題。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fā)布的概念公告(SEC Concept Release)和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提出的判斷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體系優(yōu)劣的標準包括五個方面:(1)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即會計準則是否覆蓋全部或幾乎全部的經濟事項和業(yè)務;(2)明確性(clarity);(3)詳盡和專門化程度(level of detail and specificity),包括應用指南的詳盡程度;(4)允許的可選做法(permitted alternatives);(5)對充分和完整披露的重視程度(emphasis on transparency and full disclosure)。

  此外,SEC還提到了可比性(Comparabtility),這主要是指準則所產生的會計信息,而非準則本身。

  直接進行準則與準則的比較,在學術文獻中并不多見,但會計職業(yè)團體和大型國際性會計專業(yè)服務公司對此相當重視。譬如,1999年FASB用這種方法比較了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US GAAP)與國際會計準則(IAS)間的差異。又譬如,2001年初國際“五大”作了世界主要經濟體會計準則變化對比匯總。不過,這些對比匯總文件主要是提供給會計職業(yè)界參考,并不評估這些差異的顯著程度和對投資者的影響。一般而言,學術研究者傾向于從分析統(tǒng)一經濟主體在不同準則下產生的會計信息(如損益、賬面凈資產)的差異入手,討論各國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體系的信息相關性。這類研究需要在有效市場的前提下進行。

  Harris(1995)采用類似的方法比較了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間的差異。他首先分析樣本公司在不同準則下的凈資產差異,進而追溯其造成差異的準則因素(如果有的話),并比較了兩個準則對投資者的影響。他的結論是:盡管國際會計準則在若干方面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但通過SEC的恰當監(jiān)管,在美國上市的非美國企業(yè)應用國際會計準則,對美國投資者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國內也有學者對上市公司在不同準則下的損益進行比較。李樹華(1997)通過比較同時發(fā)行A股和B股公司的損益差異發(fā)現(xiàn),1996年壞賬呆賬準備、匯率并軌調整、權益法記入聯(lián)營損益和費用資本化四項影響占總影響的40%,另外加上呆滯存貨準備、收入確認差異、固定資產變現(xiàn)差異和費用確認差異共八項合計占總影響的3/4.蔣義宏等(2001)的分析表明,由于1998年我國內地會計準則發(fā)生了變動,使得B股公司當年的凈利潤在兩種會計準則下(國內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較1997年顯著縮小,但1999年由于非會計準則因素的存在,反而使這類差異有擴大的跡象。他進而推論,由政府強制推行的準則的變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yè)在兩個市場中的信息披露差異。王立彥(1999)的分析也曾得出過類似結論。

  二、研究設計和數(shù)據(jù)匯總

  (一)研究設計

  本文通過分析樣本公司在A股和H股分別遵循的兩種會計準則下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差異,找出造成這些差異(如果有的話)的會計準則因素。這種分析有助于發(fā)現(xiàn)不同會計準則中的重要差異,加深對制度差異影響的認識。

  本文所選的對照準則是香港會計準則。之所以選擇香港是有其原因的。一是香港已經成為內地企業(yè)海外籌資最主要的基地。截至2000年底,共有53家內地公司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上市(H股),累計籌資175.43億美元,其中有19家公司還同時在內地發(fā)行了A股。按照香港的證券監(jiān)管法令,這些公司需要同時披露按照香港和內地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并披露差異的數(shù)額和原因。這些公開數(shù)據(jù)為本文的比較研究提供了便利。二是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很高,資本市場發(fā)達,會計準則制定和會計實務都比較符合國際規(guī)范,可以作為比較研究中的標桿。

  分析會計信息差異時,研究者一般使用損益數(shù)據(jù)或凈資產數(shù)據(jù)。Amir,Harris和Venuti(1993)通過分析美國市場的數(shù)據(jù)認為,在20-F表格中,所有者權益的調整為投資者提供了主要的信息,而損益數(shù)字在多個期間內考慮能反映某種趨勢。此外,Barth和Clinch(1994)用較少的美國數(shù)據(jù)作為樣本,用另一種方法證明了損益調整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所以,本文分析同時在香港和內地(上海或深圳)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年度報告中的凈利潤的差異。

 。ǘ⿺(shù)據(jù)資料匯總

  為保證對主要差異進行分析,本文采用如下篩選標準:(1)某項會計政策所造成的損益差異占該公司以香港會計準則計算的損益的比重大于5%;(2)剔除某些特殊制度和事件的影響,如1994年匯率調整后,兩地對匯兌損益的處理差異主要是政策性的,而非會計準則的差異引起的,此外,內地1994年以后的稅制改革也對損益計算產生了影響。

  按照以上標準,發(fā)現(xiàn)兩地準則的差異有35處,分為業(yè)務合并、外幣折算、固定資產、投資、退休金、收入。資產計價、費用和稅收等九類,匯總于表1.

┌──┬─────────┬──────────┬───────┐
│原因│詳細解釋     │內地會計準則    │香港會計準則 │
├──┼─────────┼──────────┼───────┤
│  │H股上市(境外平對 │不得入賬      │入賬     │
│  │師評估)的重估增值│          │       │
│  │的折舊      │          │       │
│  │其他資產減損   │          │       │
│  │存貨跌價準備   │不提,1999年起本差 │       │
│  │         │異消失       │       │
│  │壞賬準備     │一般壞賬準備按3%  │需要計提特殊 │
│  │         │提         │壞賬準備   │
│  │計提壞賬準備的追 │調整以前年度數(shù)字  │追溯調整的差 │
│  │溯調整      │          │異記入當年差 │
│  │         │          │異      │
│  │投資減值準備   │          │       │
│  │商標攤銷     │在一定期間內直線  │在不超過20年 │
│  │         │攤銷。如果合同沒  │的期間內系統(tǒng) │
│  │         │有規(guī)定受益年限,法 │攤銷。在不能 │
│  │         │律也沒有規(guī)定有效  │確定其收益!々
│  │         │年限,攤銷年限不應 │式時,一般采用│
│  │         │超過10年      │直線法。攤銷 │
│  │         │          │值一般應記入 │
│  │         │          │當期費用,但在│
│  │         │          │一定前提下也 │
│  │         │          │允許其進人其 │
│  │         │          │他資產(如有 │
│  │         │          │貨)     │
│  │未確認無形資產攤銷│          │       │
├──┼─────────┼──────────┼───────┤
│費用│因解決土地沉降而 │實際發(fā)生時從稅前  │按一定期限計 │
│  │發(fā)生的修復、環(huán)保費│列支        │提      │
│  │用        │          │       │
│  │技術開發(fā)費    │按照規(guī)定應每年預  │按照本年實際 │
│  │         │提,實際發(fā)生時先討 │發(fā)生的數(shù)入賬 │
│  │         │回預提費用,再記當 │       │
│  │         │年損益       │       │
│  │提取未來發(fā)展基金 │14%計提      │實際發(fā)生的費用│
│  │住房出售     │職工住房維修費、住 │按實際費用證 │
│  │         │房補貼、住房困難補 │人當年損益  │
│  │         │助、企業(yè)自管和委扦 │       │
│  │         │代管住房的租金收  │       │
│  │         │入、租賃保證金、撥 │       │
│  │         │人住房資金及周轉  │       │
│  │         │金利息在住房周轉  │       │
│  │         │金中核算      │       │
│  │提取未來發(fā)展基金 │稅前列支      │權益     │
├──┼─────────┼──────────┼───────┤
│稅務│損益調整事項的稅 │不調整       │需根據(jù)調整項 │
│  │務調整      │          │目的遞延稅收 │
│  │         │          │影響進行。在 │
│  │         │          │可預期未來不 │
│  │         │          │能實現(xiàn)此等遞 │
│  │         │          │延稅款,需對子│
│  │         │          │公司的這類調 │
│  │         │          │整計提準備  │
│  │遞延應收增值稅  │賬面值       │遞延應收增值 │
│  │         │          │稅以集團的長 │
│  │         │          │期借款成本在 │
│  │         │          │估計的回收期 │
│  │         │          │限內折現(xiàn)   │
│  │遞延稅項     │選擇應付稅款法和納 │以負債法進行 │
│  │         │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 │核算,并只能在│
│  │         │得稅會計核算。采用 │臨時性影響習 │
│  │         │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 │以明確實現(xiàn)時 │
│  │         │的企業(yè),可在遞延法 │才能確認   │
│  │         │和債務法中選擇。采 │       │
│  │         │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 │       │
│  │         │算時,確認時間性差 │       │
│  │         │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 │       │
│  │         │響,并將其金額反映 │       │
│  │         │在資產負債表的遞延 │       │
│  │         │借項或遞延貸項項目內│       │
└──┴─────────┴──────────┴───────┘

  三、結果分析

 。ㄒ唬┦召、業(yè)務合并和合并報表

  收購、業(yè)務合并和合并報表是當前國際會計領域準則制訂者討論和關注的焦點,其中主要差異是集團報告和商譽會計。

  現(xiàn)行的香港會計準則要求母公司合并所有符合條件(不僅要求符合SSAPZ.132的要求,還須符合《公司條例》2中相應的規(guī)定)的境內和境外子公司,用權益法對子公司進行核算,對購并中產生的商譽必須資本化,并在其預計的收益期內攤銷,最長不超過20年。此外,還須在每個會計年度末審查商譽的攤銷方法和攤銷期限。

  購并中產生的負商譽如果與未來特定的損失或費用相關,則在該損失或費用發(fā)生時,按照配比原則確認為收入。如果負商譽不與未來特定的損益或費用相關,則不超過取得的特定非貨幣資產的公平市價的那部分負商譽在這些資產的剩余使用期內攤銷,分期記入收入,超過部分當期記人損益。

  此外,若聯(lián)營公司有較大比重的累積優(yōu)先股為外部股東持有,則無論聯(lián)營公司是否宣布股利,香港準則都要求投資方在計算本方應占損益前剔除優(yōu)先股股利。

  我國內地尚未正式頒布收購、業(yè)務合并和合并報表方面的會計準則,目前起規(guī)范作用的主要有財政部《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guī)定》、《企業(yè)兼并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guī)定》等文件。企業(yè)在進行此類業(yè)務的會計處理時,須遵循與香港類似的規(guī)定。對成交價高于評估確認的凈資產的差額,借記“無形資產——商譽”科目。對商譽的處理目前尚無統(tǒng)一規(guī)定,以下幾種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1)將其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并在其預計的有效年限內加以攤銷,或者列為費用,或者沖銷留存收益;(2)在合并時立即注銷,直接沖減留存收益;(3)將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不予攤銷,除非有證據(jù)表明其價值發(fā)生了持續(xù)下跌。對在購并中產生的負商譽,可以作為遞延收益處理,并在確定的期限內按系統(tǒng)法確認為收益;或將資產公允價值超過合并成本的差額分攤到除長期有價證券之外的非貨幣資產,如果這些非流動資產已降低到零值,則未分攤的差額再按第一種方法處理;或將凈資產公允價值超過合并成本的差額作為購買方權益的增加。

  盡管兩地的準則在這類業(yè)務上沒有顯著差異,但購并和商譽計量是兩地損益差異的重要原因。內地準則往往并不要求企業(yè)對這類業(yè)務上的會計政策改變進行追溯調整,而按照香港準則SSAP10和SSAP2的要求,如果這類業(yè)務的影響數(shù)額可以合理確定,則應該采用追溯調整的方法。此外,對應該合并的子公司、聯(lián)營公司、控股公司的利潤,兩地也有一些不同的規(guī)定。

 。ǘ┕潭ㄙY產

  按照香港的準則,公司可以通過合理判斷來決定是否對固定資產進行重估,但固定資產重估必須按類別整體重估,而不允許進行單項重估,重估增值應貸記所有者權益,并且要求此類資產一旦采用重估價值計價,按照一致性原則,應定期進行重估,以保證其賬面值不與公平市價發(fā)生重大差異。準則還要求公司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折舊方法定期進行評估,以保證其賬面值與實際經濟價值的一致性。

  在1999年以前,內地準則在固定資產方面一直執(zhí)行嚴格的歷史成本原則,固定資產原價和折舊方法一旦確定,往往不再變更。從1999年起,財政部要求企業(yè)在會計期末對固定資產進行逐項檢查,并根據(jù)謹慎性原則合理預計可能損失,對可能的減值損失計提準備,并記入當期損益,而對其可回收金額大于其賬面凈值的,不做處理。按照準則精神,內地企業(yè)雖然可以自主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事項,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不允許對折舊的估計進行隨意調整。在一些特殊行業(yè),如民航企業(yè),需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民航總局對飛機及其他飛行器械的折舊規(guī)定,從而引起樣本公司在兩地的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產生差異。

  2001年以前,內地一般只要求與固定資產相關的長期借款利息和外幣借款本息的匯兌損益可以記入固定資產價值。而香港準則的要求則相對精確。2001年1月頒布的內地《企業(yè)會計準則——借款費用》比照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GAAP,對與固定資產相關的資金成本的資本化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規(guī)定,因而目前兩地的差異并不明顯。一個可能的差異是,內地準則只允許對與固定資產構建相關的借款費用進行資本化,而香港準則采用“符合要求的資產”(qyalifying asset)的概念,其范圍可以擴大到為達到其預定用途或銷售而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所有資產。

 。ㄈ┩顿Y

  針對投資(一般也涉及金融工具)的會計準則在世界范圍內處在逐漸完善的階段,因而也是各國準則制訂者的關注焦點。香港準則比較重視對投資者的保護,這方面的規(guī)范比較完善。目前,香港頒布的涉及投資的準則包括SSAPl0(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in associates、SSAPl3到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 properties)、SSAP21(Accounting for interests in joint ventures)、SSAP24(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securities)、SSAP32(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cconbting for investments in subsidiaries)等。而內地在這方面的規(guī)范遠不能滿足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的要求。事實上,上市公司往往在這一領域操縱利潤和粉飾報表。

  (四)退休金

  目前兩地均未出臺有關的準則,但在樣本中有一例提到,按香港會計準則編制報表時,需要預提退休金準備,而內地的做法則是在實際給付時直接記入管理費用。

 。ㄎ澹┦杖

  因為內地準則在制訂時參考了國際會計準則,所以在收入確認方面沒有重要差異。樣本中的差異主要是一些具體事項,如對政府津貼,內地實際上是作為捐贈處理,不確認為收入,記入資本公積,而在香港,則記為其他收益。北人集團還披露其期權付款(option payment)按內地準則被確認為收入,而在香港準則下則不被確認。

 。┵Y產計價

  在1999年以前,內地準則不強制要求企業(y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因而兩地在資產計價上有較大差異,也影響到損益。從1999年起,兩地企業(yè)在準則上的差異已經日益減少,但有關資產計價方面的差異仍然是兩地損益差異的重要方面。不過,這類差異主要是由準則應用引起的,而并非原則的不同。如兩地對重估增值的理解和應用就有較大差異,存在著內地進行的評估不為香港方面所承認,或香港進行的評估不為內地方面所承認的現(xiàn)象。一般地,內地對資產重估名義上的限制較大,只允許在兼并、改制等少數(shù)情況下進行,但在操作中,企業(yè)又往往可以合法進行,隨意性較大,其增值部分記入“資本公積”。而香港準則在原則上賦予了企業(yè)較大的自主權,同時通過審計師的審計,保證這種自主權不被濫用。

  對于無形資產,內地允許在得到上級許可的情況下,將其評估增值額入賬,并合并攤銷。而香港準則規(guī)定,重估價格應由活躍市場產生,并需定期重估,以保證報表日其賬面值與市價無重大差異。

 。ㄆ撸┵M用

  對若干費用項目,兩地在做法上存在著一些差異。例如,在克州煤業(yè)(1171)的例子中,修復和環(huán)保費用在內地是實際發(fā)生時從稅前列支,而在香港則應在一定期限內計提。對職工福利費,內地要求按14%比例計提,而香港則是在實際發(fā)生時列支。未來發(fā)展基金在內地是稅前列支,而在香港則記人損益。又如,內地企業(yè)向職工出售住房的損失,按照有關規(guī)定,在住房周轉金中核算,而在香港則需要按實際數(shù)額記人當年損益。

 。ò耍┒悇

  香港準則要求企業(yè)以負債法進行遞延稅項的核算,并只能在臨時性影響可以明確實現(xiàn)時才能確認。在遞延稅項的計量上,香港還允許使用可折現(xiàn)凈值。按照財政部《關于企業(yè)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guī)定》,內地企業(yè)可以選擇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核算。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的企業(yè),可以在遞延法和債務法中選擇。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時,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并將其金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遞延借項”或“遞延貸項”內。

  在披露上,香港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遞延稅項的主要內容,同時在附注中披露遞延稅項的轉入或轉出,說明每項所得稅的計算基準,披露其所占的聯(lián)營公司及共同控制的實體之盈利而需繳納的稅款,披露內容相對詳盡。而內地只要求披露主要稅種和稅率,以及與稅負減免有關的信息。兩地還存在其他類型的準則差異,部分是由于內地多數(shù)具體準則在發(fā)布時不要求企業(yè)進行追溯調整,或是內地尚無相關準則進行規(guī)范的緣故。在信息披露方面,兩地的差異更為明顯。當然,這種差異并不是完全由會計準則的差異引起的。

  四、內地與香港會計準則產生差異的原因

 。ㄒ唬﹥傻貢嬆繕说牟町

  內地的會計目標可以概括為: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由于比較強調國家的調控和管理,因而企業(yè)的不少會計活動都有政府的參與。政府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角度出發(fā),一方面要讓企業(yè)承擔其不應負擔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又要照顧企業(yè)的盈利水平,政策目標互相矛盾。如強制要求企業(yè)計提14%應付福利費,以及對“出售職工住房虧損”、“職工住房費用”的處理等,造成了內地準則在實際操作中的信息相關性和概念一致性比較差。

  香港會計準則提出的會計目標是:“會計實務準則由公會按公眾利益而制定及頒布……。會計實務準則的首要目的在于減少其應用范圍內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的差異!边@一準則較多地考慮了投資人和企業(yè)主體的利益。

  (二)網地會計環(huán)境的差異

  會計環(huán)境包括經濟、社會、法律和文化等多種因素,是會計存在的外部前提,因而會對會計準則產生潛在的影響。

  1.商業(yè)環(huán)境。1995年香港技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為乃23000美元,在亞洲僅次于日本。香港是世界最自由的市場之一,連續(xù)七年被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地區(qū)。金融業(yè)、房地產業(yè)、旅游業(yè)和制造業(yè)是香港經濟發(fā)展的四大支柱產業(yè)。香港的金融體系健全,金融市場發(fā)達,從事金融業(yè)務的人數(shù)多、素質高,有現(xiàn)代化的金融服務設施,交易場所設備齊全。香港的這些特點使得其會計實務比較發(fā)達,與國際慣例的符合程度較高。這都給會計準則的完善和成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長期以來,香港的政治與社會秩序一直保持基本穩(wěn)定,政府按照英美法系的特點,不過多參與會計準則的制訂、會計行業(yè)的監(jiān)管和規(guī)范。香港會計師公會作為職業(yè)自律團體,在這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我國內地經過二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已經逐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fā)展很快,國有企業(yè)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個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和三資企業(yè)等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企業(yè)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仍比較低,會計從業(yè)人員的素質較差,因而過于精細的準則可能不為企業(yè)所接受。

  轉型期間,政策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yè)在有關業(yè)務核算時常發(fā)生外生的突變。如1994年國家的外匯匯率并軌,使得涉外企業(yè)發(fā)生了明顯的“匯兌損益”。目前的房改也使部分企業(yè)因低價出售福利房而產生的虧損大幅上升。

  到2000年底,內地證券市場總市值為46000多億元人民幣,上市公司總數(shù)已接近1100家,兩個證券交易所的建設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內地證券市場的規(guī)范化還不夠,市場監(jiān)管存在很大不足,監(jiān)管手段還不夠得力,觀念也需要轉變。內地證券市場在市場結構、層次方面比較單一,資本市場的產品品種還很不足。證券市場中投機氣氛較濃,市場效率不高,造成投資者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準則改進的動力不足。

  2.法律環(huán)境。香港擁有完善的證券市場法規(guī)體系。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公司,其年度報告在資料披露上應遵守的規(guī)則有:《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guī)則》(《證券上市規(guī)則》)、香港《公司條例》中有關披露的條文、香港會計師公會頒布的《會計實務準則》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的《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其他一些相關法規(guī),如《證券(披露權益)條例》、《證券(內幕交易)條例》、《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等。

  在監(jiān)管體制方面,香港聯(lián)交所基本上采取自律監(jiān)管制度,聯(lián)交所及有關結算機構、其他中介人士以及證券和投資產品等由香港證監(jiān)會進行監(jiān)管。

  內地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應遵循的規(guī)范有:(衛(wèi))《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行政法規(guī)和中國證監(jiān)會制訂的各種規(guī)章,如《企業(yè)會計準則》及各項具體準則人企業(yè)會計制度》及補充規(guī)定人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股票發(fā)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松開發(fā)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人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范意見》,以及招股說明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配股說明書、律師法律意見書與工作報告等信息披露文件的內容和格式準則等;(3)各交易所制訂的信息披露規(guī)定和執(zhí)行細則。

  一般地,企業(yè)還應遵守國家其他的經濟法規(guī)和制度,盡管從形式上看比較整齊劃一,但也造成了企業(yè)的會計核算、報告和披露往往不完全由會計準則來規(guī)范,而且各種規(guī)范之間往往存在邏輯上和理論上或多或少的沖突。

 。ㄈ⿻嫓蕜t的制訂

  香港會計準則是由香港會計師公會制訂并頒布的,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均須遵守并據(jù)此編制報表,披露財務信息。香港現(xiàn)行的會計準則體系有四個部分。(1)基本準則,即《編制及呈報財務報表的總綱》(2.01)。本文件適用于所有商業(yè)、工業(yè)及其他企業(yè)所準備和呈報的財務報表。(2)具體準則,包括《會計實務準則》01-32號。具體準則“適用于任何申報機構的財務報表”,是“說明某類交易或其他事項應如何在財務報表內反映的權威性公告”。任何偏離準則的重要事項須在財務報表內披露。(3)輔助性文件,包括《會計指引》1、3號,《行業(yè)會計指引》1、2號,《解釋》1-10號,以及某些具體準則除正文以外的注解。此類文件“具有作為最佳會計實務的指導和指標的功能”,“一般情況下會員應遵照執(zhí)行”。若公會會員因不執(zhí)行此類文件而被要求作出解釋時,亦應隨時準備作出解釋。此類文件“對(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沒有強制性效力”。(4)其他文件,如《技術公告》等,是“就專題性項目而發(fā)出的咨訊性刊物,旨在協(xié)助會員或引發(fā)會員對重要的會計問題進行辯論”,并不具有具體準則和會計指引的權威性。

  香港會計準則只提出了若干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即使是具體準則,也只是對一些重要事項的原則性規(guī)定,因而企業(yè)會計人員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yè)判斷來決定會計核算方法,從而使得其財務報告更為貼切和更具相關性。香港會計師公會雖然也經常對會計準則進行調整,但一般都通過修正或頒布新的準則來實現(xiàn),并通過一定的溝通渠道使其成員及時了解這些最新動態(tài),從而保證了會計準則體系的權威性和適用性。

  內地的會計準則是由財政部制訂和發(fā)布的,在程序的合理性、各方利益的反映方面還有待改進。財政部不時地通過各種其他指令性文件調整會計的核算和報告規(guī)則,實際上對會計準則的權威性和有用性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五、結論和啟示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內地的準則相對于香港準則其決策有用性比較低,對投資者的保護也比較差,但從大的方面看,內地和香港的會計準則已經比較接近了。那么,企業(yè)在兩種準則下出現(xiàn)顯著的損益差異的根源是什么呢?蔣義宏等(2001)對B股上市公司損益差異進行分析后認為,有證據(jù)表明,企業(yè)通過盈余管理影響A股發(fā)行和交易。從B股公司的情況看,1999年B股公司在執(zhí)行財政部“提取四項準備”的規(guī)定后,資產減值準備項目的差異較1998年顯著擴大,這足以證明,1998年后,導致凈利潤差異的主要因素已經從會計準則因素變成非會計準則因素。

  改善財務會計準則的形成機制,制訂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滿足企業(yè)對外開放要求的準則,提高準則的權威性、適用性和代表性,是內地準則制訂者需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目前,應加快新準則的制訂,以期在較短時期內使主要經濟業(yè)務的核算和披露都有準則可依。同時,應加緊原有準則的修訂和完善,使會計準則能對企業(yè)的信息披露行為產生真正的約束。

  政府、投資者和企業(yè)應該看到,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并不能完全依靠財務報告制度的完善和政府力量的介入。如果企業(yè)操縱利潤的經濟和其他動機仍然存在,會計信息的質量就不能得到顯著提高。減少這類影響信息披露的因素還是要靠市場,即通過全面的配套工程,逐步建立起企業(yè)信息披露的自我約束機制和自我學習機制,改善企業(yè)的治理結構和內部委托代理機制,提高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要完善企業(yè)外部監(jiān)督機制和社會監(jiān)管模式,通過培育完善的資本市場,形成上市公司公允披露的行為動機。要提高審計師執(zhí)業(yè)水平,充分發(fā)揮民間監(jiān)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