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是對上市公司進行監(jiān)督的重要方面,但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除了審計與被審計的關系外,還是客戶與商家的關系。因此,其關系也就復雜了不少。在去年銀廣夏等多家上市公司爆出造假丑聞后,許多投資者對注會行業(yè)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疑問和關注,如審計的獨立性如何、如何收費、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意見有何影響等。從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文章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供投資者參考。
中國證監(jiān)會去年首度要求在年報中披露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及聘任、解聘情況,該項要求的出臺可以說恰逢其時。至4月30日,除以上市公告書的形式披露年報的情況,滬深兩市1164家上市公司都按要求披露了所聘任會計師事務所名稱,其中1147家上市公司或多或少披露了其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的情況。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此次披露情況的一些特點。
審計費用同比上升
如果按年度來劃分,1147份年報當中共有100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1年度審計費用,支付總額達70567萬元,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支付70.356萬元;另有52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0年度審計費用,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支付64.368萬元。相比較而言,2001年度上市公司平均支出的審計費用增長了9.30%。從年報和中報審計費用來看,所有年報當中僅有159家和138家上市公司明確披露了2001年年報、中報審計費,平均支付費用分別為39.23萬元和25萬元;有114家和38家上市公司明確披露了2000年年報、中報審計費,平均支付費用分別為37.03萬元和23.96萬元。相比較而言,2001年年報與中報審計費用分別較上一年度增長了5.94%和4.34%。此外,共有566家上市公司對差旅費支付情況作出披露,其中173家上市公司明確表示不負責注會的差旅費,而393家上市公司則表示負責或部分負責差旅費,有的在費用中列支,有的則采取實報實銷方式。
上市公司審計費用呈現(xiàn)出的增長態(tài)勢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去年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多家上市公司造假而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紛紛提高了審計要求,以防范審計風險,而提高審計要求、嚴格審計程序的結果會導致收費水平的提高。
盡管從表面上看審計費用有所增長,但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只是與上市公司達成約定報酬,屬于“紙上財富”,通常要在下一年度才能兌現(xiàn),如果審計報告不合上市公司的意,事務所能否及時足額收到報酬,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國際所收費有所回落
2001年共有139家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所支付報酬與上一年大致相當,但其中48家公布了2000年境外所審計費用,平均報酬達174.65萬元,83家披露2001年國際所審計費用,平均報酬為162.91萬元,較上一年度減少了6.72%。雖然國際所審計費用呈現(xiàn)出回落的態(tài)勢,但與1002家上市公司2001年平均支付70.4萬元的報酬水平相比,國內所審計收費較國際所仍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139家需要境外審計的上市公司支付報酬情況也是不均衡的,最多的如中石化,畢馬威的收費高達5700萬港元,而最少的如深基地B,香港羅賓咸永道收費只有13.5萬港元。
另外,從這些年報我們可以看出,境外審計市場的競爭也趨于激烈,比如伊煤B股就因為在收費價格問題上與安達信談不攏,便決定另聘他所。2001年共有21家上市公司改聘了境外審計機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國際“五大”所之外,還有一些境外所如德豪、浩華、香港正風、何呂麥、香港何錫麟、馬施云以及摩斯倫等紛紛搶占這塊市場,在深圳B股市場上尤為明顯,客觀上導致境外審計收費價格呈現(xiàn)下降之勢。此外,一些境內所審計水平不斷提高,并且以成員所的身份參與境外審計,也使境外審計費用不斷下降。
目前收費缺乏標準
目前共有70家會計師事務所獲得證券業(yè)務許可證,其中立信長江、大華和深圳鵬城這3家就占據(jù)了11.86%的市場份額,而業(yè)務量少的事務所如江
蘇蘇亞金誠、浙江東方僅有一兩家客戶。業(yè)內人士認為,這種業(yè)務量的不均衡分布在未來有可能令注會行業(yè)產生兩種格局:其一是壟斷格局,即幾家大型事務所占據(jù)絕大部分份額,這將導致行業(yè)收費趨于一個高而穩(wěn)定的水平;其二是更加分散化格局,則有可能形成行業(yè)內價格戰(zhàn),事實上,現(xiàn)階段事務所也存在壓低收費或亂收費現(xiàn)象,并且通常與惡性競爭或為上市公司造假“開綠燈”情況相關。
但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支付會計師報酬的高低一直有意見分歧,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該行業(yè)缺乏相關的收費標準。目前來看,上市公司在制定會計師事務所報酬時都會考慮公司期末資產總額、合并會計報表單位數(shù)等指標及審計的收費標準,甚至要參考同類公司的收費標準,然后由事務所報價,最后由雙方協(xié)商確定報酬。這其中,資產總額是個相當重要的衡量指標,通過對上市公司2001年審計費用、2001年審計費用與其總資產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相關系數(shù)分別達到0.81、0.79。上市公司所依據(jù)的審計收費標準不少是地方標準,有的是地方財政部門或行業(yè)協(xié)會制定,有的由地方物價部門作出規(guī)定,但這些標準并不統(tǒng)一,客觀上也給評價會計師事務所收費情況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審計費用的收取應當遵循市場化原則,不應當硬性規(guī)定所謂統(tǒng)一標準,因為兩家公司盡管總資產規(guī)模相當,但所需處理的工作和要求不同,公司經(jīng)營風險程度不同,審計業(yè)務量仍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會計師事務所的經(jīng)營風險等無形成本,最終收取的審計費用可能會相差甚遠。比如某公司董事會認為,該公司具有連續(xù)審計年限較長,財務資料較為全面、完整、規(guī)范的優(yōu)勢,因此與S事務所協(xié)商所確定的2001年度費用只有20萬元,遠遠低于由前述總資產回歸模型給出的45.35萬元審計費用預測值。此外,煙臺萬華所采取的審計收費標準是根據(jù)國際慣例,按照其合伙人和項目組其它成員的實際工作時間以及應用的技術水平與經(jīng)驗確定,這種收費方式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年報披露有待加強
雖然證監(jiān)會特意發(fā)布了《信息披露規(guī)范問答第6號———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及其披露》,但也許是首次涉及該內容的披露,上市公司對相關標準的理解不同,因而此次有關會計師報酬情況的披露質量不甚理想,所披露信息復雜混亂,數(shù)據(jù)之間的可比性不強。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按年度來披露所支付報酬額,有的則按所聘任會計師事務所來披露支付報酬額,相關報酬有可能分不清所屬年度;有些上市公司披露實際支付報酬額,有些所披露的則是應付報酬額,2001年度的這一數(shù)據(jù)有可能還包含2000年年報審計費以及各種非財務審計費用;有的上市公司并未按規(guī)范回答所要求的,將財務審計費用與非財務審計費用分別披露。此外,只有不到一成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對會計師事務所支付報酬的制定程序和標準。
部分公司有可能采取了隱性補貼方式,即少付定期報告審計費用,但在其他審計費用或非審計費用上給予補償。比如X公司的配股審計咨詢費用可以高達150萬元,業(yè)內人士指出,配股階段需要這么高的咨詢費用有點匪夷所思。對于此類情況,有人建議今后監(jiān)管部門應強化對各項業(yè)務收費情況的披露。
另外,去年共有255家上市公司改聘會計師事務所,其中因中天勤、同人、華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失去了證券從業(yè)資格,其他事務所紛紛爭搶其近130家客戶資源,有的事務所難免會在收費方面有所妥協(xié)。業(yè)內人士認為,改聘公司應當對支付報酬情況作更詳細的說明,以接受市場的監(jiān)督。值得一提的是,有17家上市公司未披露任何報酬信息,事后亦未就此問題提供補充公告。
此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審計機構為“某會計師事務所某某分所”,這種業(yè)內已被明令禁止的情況竟在年報中出現(xiàn),實屬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