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摘要】文章從物流管理的產生和概念入手,分析了當今建筑施工企業(yè)物流管理的現狀,并針對目前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建筑施工企業(yè)物流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物流 措施 施工
一、物流概念的產生
1.物流一詞的含義。物流(Logistics),我們稱之為“物流”的活動本身作為物質資料流通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自商品經濟開始以來便已經存在了。但是,將物流作為企業(yè)經營的基本職能之一,對物流活動實施系統(tǒng)化的科學管理則是20世紀50年代前后的事情。
目前,我國使用的“物流”一詞,是日本語“物的流通”(意思是具有物理性質的流通)的簡稱。英文原同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以下簡稱PD,PD也可直譯為實物分配)20世紀直接從日本引進了“物流”詞匯,由于日本也使用漢字,物流一詞也就被直接引用過來。
20世紀70年代初,“物的流通”一詞又被簡稱為“物流”。“物流”作為一個新興詞匯不僅是“物的流通”的略語,而且也包含著新的內容。隨著詞匯的變化,物流領域由過去的單純以機械化和省力化為對象,開始向以企業(yè)的管理為對象轉變,企業(yè)的物流管理意識初步形成。
對“物的流通(PD)”最一般的理解是,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個側面,與其相對應的概念是商流,二者共同構成完整的商品流通活動。商流的任務是完成商品所有權從賣方到買方的轉移,而物流的目的是完成商品實體從賣方到買方的轉移,克服商品在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的空間和時間距離,創(chuàng)造空間效用和時間效用。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活動。然而,物流并非上述功能活動的簡單疊加,而是以信息為中介構成的有機整體,是一個系統(tǒng)。
2.物流的定義。盡管物流概念已被廣泛使用,但是,對于物流的理解會因所處的立場不同而有所差異。下面列出的是日本和美國的有關經濟組織對物流概念所下的定義:
?。?)美國營銷協會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物流是對從生產階段到消費或利用階段物資的移動及貨物處理活動的管理。
?。?)日本通產省物流調查會的定義(20世紀60年代)。物流是制品從生產地到最終消費者的物理性轉移活動。具體是由包裝、裝卸、運輸、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動組成。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的定義(20世紀80年代)。物流是將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由生產地送達至消費地的所有流通活動。其內容包括用戶服務、需求預測。情報信息聯系、物料搬運、訂單處理、選址、采購、包裝、運輸、裝卸、廢棄物處理及倉儲管理。
(4)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的定義(20世紀90年代)。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半成品、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他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在中國,為適應物流管理發(fā)展的需要,原國家國內貿易局組織部分專家、學者編寫了《物流術語》,這些物流術語已作為國家標準(GB/18354—2001)于2001年4月正式頒布,2001年8月1日起實施。在《物流術語》中,對于物流概念做出如下表述: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二、建筑施工企業(yè)物流管理的現狀
1.對物流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物流管理作為一種較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已被廣泛的應用在現代企業(yè)的管理之中,正在發(fā)揮積極而有效的作用。但從建筑施工行業(yè)來看,目前卻仍有一部分施工企業(yè)物流管理缺乏科學性,系統(tǒng)性,甚至物流管理差距很大。損失浪費嚴重,企業(yè)處于半停產的邊緣。究其原因施工企業(yè)對科學管理重視不夠,特別是對物流管理的認識沒有選到應有的高度,存在模糊認識。
2.物流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由于長期以來對物流管理的認識不高,重視不夠。有些施工單位即使建立了一些規(guī)章制度,但當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時這些措施和制度很難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實施 而且外部市場的變化和企業(yè)內部的改革都為這一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使非常脆弱的物流管理基礎更是雪上加霜。
3.施工企業(yè)與供應商的關系不穩(wěn)定。在建筑業(yè)傳統(tǒng)的采購模式中,供應方與需求方之間的合作多是臨時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競爭多于合作。選擇供應商成為建筑業(yè)傳統(tǒng)采購過程中的核心工作,供應商的選擇消耗了施工企業(y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4.物資管理體制落后,物流管理的觀念不明確。雖然不少施工單位對原有的物資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但并沒有真正理順體制,體制設計缺乏科學性、前瞻性,沒有考慮運用物流的管理原則,沒有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fā)去整合和優(yōu)化。施工企業(yè)的物資供應部門仍是只承擔滿足施工物資需要的職責,而沒有去利用自身優(yōu)勢,把單純的采購保管業(yè)務,擴展為采購、倉儲、配送、加工的全過程服務,提高供應工作的附加值。
5.物流的專業(yè)化、網絡化和社會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由于我國企業(yè)長期以來“重生產、輕物流”,對生產環(huán)節(jié)和企業(yè)內部管理比較重視,也有一定的基礎。但對生產領域以外的采購、運輸、倉儲、加工、配送等環(huán)節(jié)顧及甚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歷史形成的條塊分割體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體制”等傳統(tǒng)觀念,在計劃體制下形成的物流模式仍在影響著企業(yè)和社會生產。另外,由于體制的原因,項目在“采購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損失和浪費難以計算。
6.配置在物流部門內部的設備和物流技術陳舊落后。服務水平低,滿足不了項目的需要?,F在,我國一些建筑企業(yè)所擁有的基礎設施和設備,仍處于2O世紀7O年代~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很多成熟的物流技術也未能采用。從總體上看,除了一小部分功能和技術標準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以外,其余大部分則相對落后,物流服務功能單一,服務能力跟不上現場要求。這些都大大影響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業(yè)物流管理的措施
圍繞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據施工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改結合施工企業(yè)物管理的現狀,對癥下藥,融入現代物流管理思想,提出一些加強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議。
1.提高企業(yè)管理者的認識。企業(yè)經營者是物流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他既是決策者,又是組織者,他對物流的重視程度關系到企業(yè)物流管理的結果 所以必須提高企業(yè)管理者的認識水平,從根本上加強物流管理,同時每個參與管理者也要提高物流管理的認識。使物流管理工作真正納入企業(yè)的系統(tǒng)管理、科學管理之中。
2.供應商共同管理庫存,減少資金的占用。在社會生產中,大多數企業(yè)的產品鏈首尾相接,因而現代物流強調由供應商和采購商共同管理庫存。根據施工現場的物資材料流動快的特點,可合理選擇供應商,依據施工計劃使生產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供應商定時、定點、定量配送,定期結算,基本實現施工現場“零庫存”,可大大降低儲備資金的占用。
3.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減少材料的二次加工。材料到了施工現場,由于規(guī)格尺寸與工程建設的要求不一致,需要進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很大,特別是大型鋼結構制作、大宗混凝土鋼筋配制等。隨著生產資料供給的社會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來料加工、定型定尺制作等以滿足客戶需要為前提的供應形式已經出現。使得施工企業(yè)從采購環(huán)節(jié)人手,通過變更采購要求,為企業(yè)增收節(jié)支。創(chuàng)造更多的效益的努力有了現實的可能。
在組織材料招標采購時,結合工程施工預算所提供的材料質量、規(guī)格和工藝要求。要求供應商按照約定的數量、質量和型號規(guī)格,組織生產或供應。保證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現場就能投入施工生產。 不再進行材料的二次加工。
4.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建筑產品的需求物資類型較少,品種相對簡單,而同一類型的物資使用量較大,所以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限制供應商的數量,不經常變換供應商,對于施工企業(yè)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伙伴關系,不再需要雙方詢價、報價的反復協商,減少了合同談判的費用和時間,降低了交易成本。
5.提高倉庫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施工企業(yè)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共享及時準確的傳輸反饋成為可能,從而提高庫存的自我調控能力,實現施工物資從生產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應,減少中間商和各倉庫之間的流轉過渡,加快了庫存物資的周轉,使得企業(yè)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6.強化物流管理的基礎工作。企業(yè)應對照國內外物流管理的先進水平和先進經驗。針對企業(yè)物流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找差距,查原因,訂措施,不斷完善改進加強物流管理的基礎工作。努力推行現代化管理方法 加強物流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不斷提高整體素質。企業(yè)應在生產、供應、消耗環(huán)節(jié)推廣計算機信息管理,引進先進生產技術裝備,同時與之配套引進各類專門人才,有針對性地搞好全員培訓,這樣才能使企業(yè)物流管理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業(yè)必須改變過去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管理思想,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方式,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組織機構已成為必然的趨勢。所以,施工企業(yè)引入現代物流管理思想,加強企業(yè)的物流管理,對于企業(yè)降低工程成本,實現工程項目效益最大化,提高企業(yè)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下一篇:CFO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Copyright © 2000 - m.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