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關于合同履約成本。對于企業(yè)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在采用產出法確定履約進度時,如果企業(yè)為履行該履約義務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超過了按照產出法確定的成本,這些成本是與過去已履行的履約情況相關的支出,不會增加企業(yè)未來用于履行(包括持續(xù)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不應作為資產確認,而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 麻煩舉簡單例子說明
溫馨提示:如果以上題目與您遇到的情況不符,可直接提問,隨時問隨時答
速問速答例子
假設一家建筑公司簽訂了一份為客戶建造一棟辦公樓的合同,合同約定總價款為 1000 萬元,預計總成本為 800 萬元,合同期限為兩年,屬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公司采用產出法確定履約進度。
正常情況:
第一年,公司根據已完成的工程進度(比如已完成工程的 30%),按照產出法確定的履約進度為 30%,那么當年應確認的收入為 1000×30% = 300 萬元,同時應結轉的成本為 800×30% = 240 萬元。此時,公司實際發(fā)生的成本也為 240 萬元,這 240 萬元作為合同履約成本確認為資產(如存貨等),隨著收入的確認逐步結轉到主營業(yè)務成本。
特殊情況(成本超支):
到了第二年,由于一些意外情況(如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施工過程中遇到未預見的地質問題導致額外的工程措施等),公司為了完成剩余的 70% 工程,實際發(fā)生的成本達到了 600 萬元,但按照產出法確定的剩余履約進度對應的成本應該是 800×70% = 560 萬元。
這里多出來的 40 萬元(600 - 560)就是與過去已履行的履約情況相關的支出(因為是為了完成剩余工程,但超出了按照正常產出法計算的成本),這 40 萬元不會增加企業(yè)未來用于履行(包括持續(xù)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比如不會因為這 40 萬元的超支,使得未來還能利用這些成本去完成更多的工程或者帶來其他額外的收益),所以這 40 萬元不應作為資產確認,而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比如計入主營業(yè)務成本等科目)。
總結
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在采用產出法確定履約進度時,要關注實際發(fā)生成本與按照產出法計算的成本之間的差異。只有那些與未來履行履約義務相關且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成本才能作為資產(合同履約成本)確認,而那些超出的、與過去履約情況相關且對未來無益的成本要及時計入當期損益,以準確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樣可以避免企業(yè)高估資產,使財務報表更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實質。
01/07 11:12
閱讀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