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甲公司為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增值稅率為17%。2007年2月以銀行存款購入設備一臺,價款380萬元,增值稅64.60萬元,運雜費5.75萬元,立即投入安裝。安裝中領用工程物資75.85萬元;領用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為15萬元;領用庫存商品(應稅消費品)的實際成本為18萬元,市場售價20萬元(不含稅),消費稅稅率10%。安裝完畢投入使用,該設備預計使用5年,預計凈殘值為20萬元。要求:(1)計算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固定資產(chǎn)的成本。(2)假定2007年4月10日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年折舊額。(3)假定2007年9月10日安裝完畢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算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年折舊額。(4)假定2007年12月10日安裝完畢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2008年~2012年年折舊額。(5)假定2007年3月10日安裝完畢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2007年~2012年年折舊額
溫馨提示:如果以上題目與您遇到的情況不符,可直接提問,隨時問隨時答
速問速答(1)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固定資產(chǎn)的成本為:380萬元 + 64.60萬元 + 5.75萬元 + 75.85萬元 + 15萬元 + 18萬元 = 658.20萬元;
(2)2007年4月10日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年折舊額,平均年限法的計算公式為:折舊額 = 固定資產(chǎn)原價×折舊率,折舊率=1/使用年限,即:2007年折舊額 = 658.20萬元×1/5=131.64萬元;2008年折舊額 = 658.20萬元×1/5=131.64萬元;2012年折舊額 = 658.20萬元×1/5=131.64萬元;
(3)假定2007年9月10日安裝完畢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算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年折舊額,年數(shù)總和法的計算公式為:折舊額=固定資產(chǎn)原價×折舊率,折舊率=已用年限/使用年限,即:2007年折舊額=658.20萬元×2/5=261.28萬元;2008年折舊額=658.20萬元×3/5=392.42萬元;2012年折舊額=658.20萬元×5/5=658.20萬元;
(4)假定2007年12月10日安裝完畢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2008年~2012年年折舊額,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公式為:折舊額=(固定資產(chǎn)原價-凈殘值)×折舊率,折舊率為2/使用年限,即:2008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09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10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11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12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
(5)假定2007年3月10日安裝完畢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2007年~2012年年折舊額,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公式為:折舊額=(固定資產(chǎn)原價-凈殘值)×折舊率,折舊率為2/使用年限,即:2007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08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09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10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11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2012年折舊額=(658.20-20)萬元×2/5=569.36萬元。
拓展知識:折舊法是會計上折舊費用的計算方法,該方法反映了固定資產(chǎn)的價值逐漸下降的規(guī)律,以致達到報廢的狀態(tài),因此會計上對其進行折舊費用的計算,一般來說有三種計算方法,分別是:平均年限法、年數(shù)總和法及雙倍余額遞減法。其中,平均年限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適用于固定資產(chǎn)服役時間較長,雙倍余額遞減法適用于固定資產(chǎn)服役時間較短的情形。
2023 01/30 13:25
閱讀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