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稅費改革減輕了農民負擔、緩和了農村矛盾、穩(wěn)定了農村社會,成果有目共睹。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出現了蠶食農村稅費改革果實的苗頭。安徽省一些干部、群眾說:雖然稅費改革使全省農民負擔猛降了35%以上,可如果這些做法不被及時、有效地制止,改革的果實終會被蠶食殆盡。
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業(yè)稅及其附加的征取被納入法制軌道,剛性較強,不易亂開口子。一些地方便在農民的“發(fā)展費用”上變換花樣、“巧”做文章。當前農民怨言最多的是中小學亂收費問題:去年年底至今年二月底,安徽省價格舉報中心接到投訴電話1355個,其中927個反映農村中小學收費混亂。群眾來電的焦點集中在農村中小學的“秋后算帳”上,監(jiān)督一松,名目繁雜的收費就不斷冒頭,如補收雜費、搭伙費、班費、講義費、考務費、桌椅費等等,甚至將正常授課內容“調整”到星期日,向學生收取補課費,有的學校強迫學生繳納保險費、以“給教師發(fā)錢”為名明目張膽地要錢。
蠶食稅費改革的另一只“蟲口”就是稅費征取中的違規(guī)操作。有的地方把應當“緣事而設、協商收取”的收費項目固定化了,且違規(guī)多收,江蘇灌云縣一個農戶去年被收取“一事一議費”139元,超過該項收費最高限額的9倍;有的地方亂立名目、新開口子、加重負擔,安徽鳳陽縣一些鄉(xiāng)鎮(zhèn)在農民建房辦證的5元“工本費”上疊套新費,強制性地累加到了數百元;有的地方仍在繼續(xù)收取早被廢征了的品種,如屠宰稅等;有的地方把應逐戶建帳、據實征收的稅費項目平均攤派、造成不公,如農林特產稅等。有的地方搞了一張看似中規(guī)中矩的“負擔卡”遮人耳目,卡內卡外兩本帳、兩張臉,這套形式主義的做法既加重農民負擔,更有損稅費改革的嚴肅性,讓農民深惡痛絕。
決不能以“只是多收了三、五塊錢”的說法,漠視這些做法的危害性。農村稅費改革繼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制之后,依法理清了農村分配關系,農民依法納稅,任何違規(guī)多收一分錢的做法都應嚴格制止,都會壞規(guī)矩、損形象、遺后患,小洞不補、大漏難堵。該收的依法收足,不該收的一分錢也不能收!岸嗍杖鍓K錢”挫傷了農村對改革的熱情。
決不能以“多收的錢取之于農、用之于農”為由,替違規(guī)違法之舉找借口、逃脫責任。無論農村的發(fā)展如何亟需資金,也絕不能從農民頭上“打餿主意”、“動歪腦筋”,應該拓寬資金渠道,活躍農村經濟,從發(fā)展中尋出路、在發(fā)展中解難題。
決不能以“;鶎诱䴔噙\轉、保農村義務教育”為名加重農民負擔、蠶食改革果實。一些地方縣鄉(xiāng)政府負債較重、義務教育欠帳較多,但破解這些難題須加大配套改革力度,精簡機構、消臃止腫,轉變政府職能,并通過加大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支持、調整學校布局,來化解難題,不應再走靠加重農民負擔來維持運轉的舊路。
農村稅費改革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大變革,也必將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再解放。確保改革措施“不走形”、“不打折扣”,不把改革的“成本帳”變招換臉地重攤在農民頭上,對蠶食改革的種種違規(guī)之舉及時糾偏、認真補漏,才能真正將農民從改革中受惠。
- 發(fā)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