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繳一直是以個人為單位,這種征繳方式?jīng)]有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等情況,有失公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務(wù)副總經(jīng)理張劍星建議,個稅征繳應該由個人申報轉(zhuǎn)向以家庭申報為主。
張劍星說,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個稅征收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在日本,政府實施“所得稅控除制度”,對納稅者生活所需最低費用、撫養(yǎng)家屬所需最低費用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等免征所得稅。德國也有類似制度設(shè)計,目的就是對每個納稅人的貧富程度進行盡可能準確的評價。這種征稅模式既不會讓高收入者漏稅,也能避免“誤傷”低收入者。
而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征收缺乏減征、免征的輔助制度。政府對公民收入課稅,目的之一是補貼生活難以自理的家庭,而如果在征稅起點上就能體貼到弱者的境遇直接進行減免,效果會更好。
張劍星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某先生在某事業(yè)單位上班,妻子沒有工作,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4位老人均沒有退休金。7口之家就他一個人在工作,他的工資幾乎不夠養(yǎng)家糊口,但還得交納個人所得稅。這種不考慮家庭支出情況,一刀切征收個稅的模式,顯然有失公平。
所以,張劍星認為,個稅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不應該局限在提高個稅扣除額上,而應該將個稅征收的主體由現(xiàn)行的個人改為家庭,這樣才能使個稅征收更合情理、更趨人性化。如我國香港特區(qū)現(xiàn)行免稅額為10萬港元(按年申報),已婚人士則為20萬港元。此外,對于供養(yǎng)老人和兄弟姐妹、傷殘受養(yǎng)人等,都有數(shù)額在幾萬元以上的額外免稅額。同時,對于居民購買房屋等,還實行最近兩年的個人所得稅返還等措施,課稅制度有著相當高的精準度。
張劍星建議對個稅政策做出更合理、更科學細致的制度安排,真正體現(xiàn)高收入多納稅、低收入少納稅或不納稅的征收原則,從而保證課稅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