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堯舜禹時代,當官除了盡義務為社會服務外,本人生計皆要靠自身參加生產(chǎn)勞動來解決。因此,普天之下不但沒有人愿意出錢買官,即使被人看中欲讓其任官者,亦往往推辭再三而不愿就任,堯舜禹即為其中之典型。
后來,當官有了不必參加生產(chǎn)勞動,并且能享受到榮華富貴、金錢美女的好處,人們對當官便漸漸趨之若騖。但由于當時官場文牘往來繁雜,且必須親力親為,如秦代始皇帝贏政每天親自處理的公文就超過120斤,文化不高者一時難以勝任,仍視之如畏途。只是到了清雍正年間,朝廷給官員發(fā)放巨額養(yǎng)廉銀,全面推行職務消費貨幣化,衙門有條件普遍配備師爺以后,當官不再是文人的專利,從政成了一種名利雙收的享受,那些有錢而無文化者才蜂擁而來,且買官賣官愈演愈烈,登上了歷史的顛峰。在太平天國起義后的晚清州縣,朝廷命官中7個便有3個是買來的。
從那時開始,官場便出現(xiàn)了大人物做小事、小人物做大事的怪現(xiàn)象。衙門中的一切事務和文書皆由小人物——師爺安排和草擬,作為大人物的州縣長官,只須按師爺設計的程序辦理即可。上下行文只要在師爺寫就的文書上畫個押便算完成了,升堂判案則有師爺在長官的簾幕之后悄聲細語地加以點撥。大小公務,州縣長官用不著動腦筋,只須言聽計從,按師爺?shù)膰诟捞幚,便能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隨著歲月的推移,到了現(xiàn)代社會,開會作報告、剪彩講話、主持各種儀式成了長官們的一大任務。于是,應運而生的秘書便開始取代舊時的師爺擔當起草工作。不但報告講話要寫成文字材料,就是極其簡單的主持詞都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即便如此,可憐的大人物還是常常出差錯。例如,某日一市領導要參加甲乙兩個不同性質的會議并作報告,在甲會上誤讀乙會的講話稿,弄得聽眾滿頭霧水,秘書如坐針氈,不得不闖上主席臺,謊稱上級有急電請領導聆聽,才結束了這場滑稽戲。事后并不自責的領導反而埋怨秘書誤事,送材料時不該把兩個稿子一起送,今后要一個一個地分開送。甚至有些領導自己讀過的報告,時間一長記不起來了,便反問提問者:“我說過這樣的話嗎?”更可笑的是,有人在主持會議時,連沒有幾個字的主持詞都讀錯了,弄得諸多與會者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當然,也有偷懶的秘書從中鉆空子,他們每遇撰寫領導應景的講話時,便把上年同樣性質的材料略加修改交差,有的甚至只改日期不改內容也能蒙混過關。
也許正是因為處于社會管理層的長官疏于親自動腦、動手起草報告,精心組織會議,而把千斤重擔壓在工作層次不太高的秘書身上,導致各種程序越來越繁瑣的會議內容日趨空洞,赴會者的興趣日益消減,引發(fā)了與日俱增的逃會。為了防止逃會,主持人不得不采用簽到、刷卡、點名、立姓名牌等“自己生病,讓人家吃藥”的辦法加以限制。
至于人們司空見慣的笑話則是職能部門請行政長官作報告,行政長官的稿子則由職能部門辦公室的秘書起草。在慷慨激昂的一番報告結束后,作為領導的“重要講話”成了全系統(tǒng)學習的“重要內容”。此時,秘書又得抓緊收集基層單位的“學習情況”,起草學習領導報告的“反饋文章”,上報領導自我欣賞,完成循環(huán)的最后階段。對如此習以為常的循環(huán),一手操辦的秘書常常為之啞然失笑。如此之大人物做小事、小人物做大事,不僅為買官賣官提供了強大的誘惑力,也造成了為官者的“無能”、“無用”。人的功能用進廢退,當官不動腦便意味著自理能力的喪失,很多長官不知如何發(fā)表無講稿的講話、出行如何訂票、如何上車、如何登機、如何用信用卡取錢,甚至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過官員晚間停車方便時,由于車門被風吹上,馬虎的駕駛員誤以為后座的官員已上車,結果被丟在路上。因其身邊不帶錢、不帶證件,陷入了寸步難行的境地。由此可見,當當官變得越來越舒服,越來越不需要動腦筋的時候,我們離始自秦代的“以吏為師”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遠了,與偉大出于“平凡”的“大人物做小事”則越來越近了。
。ㄗ髡呦抵袊財稅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