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quán)限:查看權(quán)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關(guān)注】加計抵減應納增值稅業(yè)務梳理

來源: 正保會計網(wǎng)校 編輯: 2019/05/06 14:28:27 字體:

2019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是指允許生產(chǎn)、生活性服務業(yè)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常有會員問,計算應納稅額時可以以銷項稅額先減加計的10%,然后再減進項稅額嗎?

大家都看清楚哦,這里是“抵減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是什么概念?翻開增值稅暫行條例: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

所以,大家說銷項稅額可以先減加計的進項稅額的10%、再抵減進項稅額計算應納增值稅嗎?

還有更多的會員問,采購貨物形成的進項稅額可以加計嗎?旅客運輸服務計算抵扣的進項稅可以加計嗎?當月可抵扣進項稅額計算出的可加計抵減金額怎么作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看看具體政策是怎么規(guī)定的:

一、執(zhí)行時間

加計抵減應納稅額的政策是從2019年4月1日開始實施,截止時間是2021年12月31日,共計實施21個月。

加計抵減政策執(zhí)行到期后,納稅人不再計提加計抵減額,結(jié)余的加計抵減額停止抵減。

提示:如果2019符合加計抵減的條件,期末有可加計抵減的余額,而2020年不符合加計抵減條件的,加計抵減余額還是可以繼續(xù)抵減以后期間的應納稅額的。但如果2021年年末結(jié)余的可加計抵減額,不可以再繼續(xù)抵扣以后期間的應納稅額。

二、適用條件及判斷

可享受加計抵減政策的納稅人是生產(chǎn)、生活性服務業(yè)的一般納稅人。

所謂生產(chǎn)、生活性服務業(yè)納稅人是指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xiàn)代服務、生活服務(以下稱四項服務)取得的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的納稅人。

計算具體比例的期間是怎么確定的?

政策明確,2019年3月31日前成立的公司,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的銷售額(經(jīng)營期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經(jīng)營期的銷售額)計算確定2019年是否適用加計抵減政策;對2019年3月31日前設立、但尚未取得銷售收入的納稅人,以其今后首次取得銷售收入起連續(xù)三個月的銷售情況進行判斷。

2020年和2021年分別以上一年度的銷售額計算確定是否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所以,加計抵減政策是按年度享受的,當年條件符合,當年享受,次年不符合條件的,則不可以再享受。

2019年4月1日后設立的納稅人,自設立之日起3個月的銷售額符合上述規(guī)定條件的,自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之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nèi)沒有銷售收入的,以其取得銷售額起三個月的銷售情況進行判斷。

舉個例子

某納稅人于2019年5月10日新辦并登記為一般納稅人,5-7月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xiàn)代服務、生活服務(以下稱四項服務)的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的比重未超過50%,但是6-8月的比重雖然超過50%,該納稅人在2019年仍不能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如果該納稅人在5-7月的銷售額比重符合條件的,則自5月開始享受加計抵減政策。如果該納稅人在5月、7月均沒有銷售額只是6月有銷售收入,仍以5-7月的銷售額來計算,而不能以6-8月的銷售額計算。

再舉個例子

A公司2019年4月1日成立并登記為一般納稅人。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取得了進項稅額但銷售收入為0。2020年3月至5月發(fā)生銷售行為,且四項服務銷售額占比超過50%。

那么A公司符合2020年享受加計抵減的條件,且A公司自2019年4月1日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之日可計提但未計提的加計抵減額可以補提。

計算比例時,銷售額怎么確定?

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xiàn)代服務、生活服務(以下稱四項服務)取得的銷售額,包括計算期間發(fā)生的出口銷售額、免稅銷售額、即征即退銷售額、稽查查補的銷售額、簡易計稅銷售額、納稅評估增加的銷售額。

適用差額納稅的,以差額后的銷售額計算。

三、加計進項稅范圍

可加計抵減的進項稅范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均可以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不僅限于提供四項服務對應的進項稅額。所以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在可抵減年度,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都可以計算加計抵減額。包括采購貨物產(chǎn)生的進項稅、包括計算抵扣的進項稅額、包括進口產(chǎn)生的進項稅額及代扣代繳可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動產(chǎn)形成的待抵扣進項稅額:納稅人取得不動產(chǎn)尚未抵扣完畢的待抵扣進項稅額,可自2019年4月稅款所屬期起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對于該部分進項稅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納稅人,可在轉(zhuǎn)入抵扣的當期,計算加計抵減額。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39號公告第七條第(四)項規(guī)定,納稅人出口貨物勞務、發(fā)生跨境應稅行為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其對應的進項稅額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

四、申報及賬務處理

如果A公司在2019年4月確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當月銷售咨詢服務,涉及銷項稅額30萬元(稅率6%),當月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25萬元,那么4月加計抵減額和應納稅額應當如何計算?

按照《關(guān)于調(diào)整增值稅納稅申報有關(guān)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15號),依據(jù)加計抵減額計算公式和一般納稅人申報表填寫說明,納稅人在4月的加計抵減額和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四)》(以下稱《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發(fā)生額”=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10%=25×10%=2.5(萬元)。

《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可抵減額”=“期初余額”+“本期發(fā)生額”-“本期調(diào)減額”=0+2.5-0=2.5(萬元)。

由于主表第11欄“銷項稅額”-第18欄“實際抵扣稅額”=30-25=5(萬元)>《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可抵減額”,所以《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實際抵減額”=“本期可抵減額”=2.5萬元。

主表第19欄“應納稅額”=第11欄“銷項稅額”-第18欄“實際抵扣稅額”-《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實際抵減額”=30-25-2.5=2.5(萬元)。

以上各欄次均為“一般項目”列“本月數(shù)”。

些時A公司作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

       貸:其他收益 2.5

              銀行存款 2.5

如果A公司在2019年4月確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當月銷售涉及銷項稅額30萬元,當月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40萬元,那么A企業(yè)在申報時,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四)》(以下稱《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發(fā)生額”=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10%=40×10%=4(萬元)。

《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可抵減額”=“期初余額”+“本期發(fā)生額”-“本期調(diào)減額”=0+4-0=4(萬元)。

由于主表第11欄“銷項稅額”-第18欄“實際抵扣稅額”=30-30=0(萬元)<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可抵減額”,所以《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本期實際抵減額”=主表第11欄-主表第18欄=0;

《附列資料(四)》“二、加計抵減情況” “期末余額”=“本期可抵減額”-“本期實際抵減額”=4(萬元)

這種情況下,因為沒有實際抵減應納稅額,不進行賬務處理。

五、參考政策

《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guān)總署關(guān)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guān)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guān)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

深化增值稅改革即問即答(之一)-(之十)

財政部關(guān)于《關(guān)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guān)政策的公告》適用《增值稅會計處理規(guī)定》有關(guān)問題的解讀

| 作者:盛老師(正保會計網(wǎng)校答疑專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qzz

免費試聽

  • 科技研發(fā)企業(yè)財稅管控與經(jīng)營管理

    科技研發(fā)企業(yè)財稅管控與經(jīng)營管理免費聽

  • 多維協(xié)同聯(lián)動構(gòu)建新時代財會監(jiān)督體系

    多維協(xié)同聯(lián)動構(gòu)建新時代財會監(jiān)督體系免費聽

  • 中國18稅種詳解與實務應用

    中國18稅種詳解與實務應用免費聽

  • 證券專業(yè)與股市投資

    證券專業(yè)與股市投資免費聽

限時免費資料

  • 每日新聞/問答

    每日新聞/問答

  • 每周稅訊速遞

    每周稅訊速遞

  • 月度法規(guī)匯編

    月度法規(guī)匯編

  • 年度法規(guī)匯編

    年度法規(guī)匯編

  • 增值稅匯編

    增值稅匯編

  • 所得稅匯編

    所得稅匯編

掃碼關(guān)注我們

掃碼找組織

回到頂部
折疊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yinshua16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