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席全國政協(xié)會議經濟界別聯(lián)組討論的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個稅起征點暫時不會調整,印花稅已無下調空間。(3月8日《廣州日報》)
當聽到此前呼聲很高的個稅起征點上調暫時“沒戲”。對此,幾位代表委員都對財政部官員的說法表示了遺憾。甚至有委員直言不諱地說:“你都定了,要我們來干嗎?”“這樣的大事決定權不應該在一個部委”,“代表委員們還沒討論,你表什么態(tài)?”
在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調高個稅起征點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企業(yè)家柳傳志曾表示,希望政府更多讓利于民,進一步減低個稅,將個稅起征點調到3000元以上。劉紅宇、李曉東等多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也都建議將起征點調到5000元。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教授去年11月底在中山大學發(fā)表演講時也表示:“我沒有研究過個稅起征點具體應調到多少,不過我認為即使是調到8000也還嫌低。”
盡管筆者的月工資還不到2000元,也就是說,上調不上調個稅起征點,對筆者沒有任何影響,但筆者還是贊成個稅起征點暫時不上調,認為這對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更有利,理由有三。
一是上調個稅起征點對整體稅負降低的作用不大。據了解,我國共有法定的22個稅種,加上各級政府尚擁有的預算外收費、土地出讓金、社保收費等收入,我國的真實宏觀稅負已經達到3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過35%。而在其中,個人所得稅占法定稅收比例不過7%,占宏觀稅負的比例就更低。據測算,即使個人所得稅整體下降10%,降低宏觀稅負也不到1%。正如有專家所說,盡管上調個稅起征點普受歡迎,但這一措施對當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可能太大,而更多是象征性的。因此,筆者認為,與其將個人所得稅調高,不如設法限制和降低某些人的不法收入、灰色收入,為年輕的大學生和廣大農民工多解決幾個就業(yè)崗位。
二是提高個稅起征點,最終結果是富人得了大益,中等收入者得了小益,大量的低收入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這與大家照顧低收入人群的初衷相違背。當前有學者鼓吹調高個稅起征點,甚至建議調到8000元以上。這是從富人角度考慮問題的。而解決經濟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消除社會的不和諧因素,拉動經濟的增長,關鍵在于解決好窮人的問題。如幫助更多的人實現(xiàn)就業(yè),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企業(yè)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擴大基本醫(yī)療保險和城鎮(zhèn)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農村養(yǎng)老體系,抓好經濟適用房建設等。
三是促進社會和諧關鍵是要減小貧富差距。稅收在公共財政中有“轉移財富”的作用,可以紓緩社會上的貧富懸殊不公平現(xiàn)象。因此,國家要通過公共財政的手段,比如轉移支付和累進稅率的辦法,來縮小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和地區(qū)差距,而這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實際上,西方一些所謂福利國家,也正是通過公共財政手段來進行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更加要重視利用公共財政來消除貧富的過分差距,協(xié)調各種利益關系,緩和發(fā)展中的不平衡,實現(xiàn)共同富裕,共同發(fā)展。